第433章 曹操想哭:输了里子输面子,我白做
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3章 曹操想哭:输了里子输面子,我白做,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天命不在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p>
</p>
</p>
</p>
“陛下。”</p>
贾诩扬起了手中奏报,说道:</p>
“臣看大将军奏报的最后,提及刘备将以两万重兵,运送十万斛粮草北上,他与呼厨泉商议,有集中四万匈奴铁骑,劫袭这十万斛粮草的想法。”</p>
“臣以为,这其中会不会有风险?”</p>
曹操心头一震,忙是接过奏报,重新审视了起来。</p>
夏侯惇洋洋洒洒千余字的奏报中,确实是在末尾提及到了这么一段。</p>
曹操翻看了多遍,始终没有太在意,却不想为贾诩忽然提及。</p>
“风险”二字,令他不由神经紧绷起来。</p>
“文和,你到底什么意思,不妨直言。”</p>
曹操拂手催促道。</p>
贾诩稍稍酝酿后,遂道:</p>
“臣担心,刘备此番大动干戈运粮北上,乃是以重饵引呼厨泉集中全部铁骑劫粮。”</p>
“如此,大耳贼便可不动声色,诱使匈奴主力与之正面交锋。”</p>
“倘若呼厨泉失利,四万匈奴铁骑有所不测,则眼前这大好局面,岂非一朝葬送?”</p>
此言一出,曹操身形一抖,霎时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p>
曹操不自禁的站了起来,手中奏报攥张,眼睛上上下下紧张的打量审视,脑中思绪飞转。</p>
“文和言之有理,这极有可能是大耳贼的诱敌之计,元让若令匈奴主力尽出劫粮,只怕必要中计!”</p>
曹操惊出一身冷汗,猛一拍案几,喝道:</p>
“来人,速速拟旨向元让示警,万不可令匈奴人倾巢而出,中了大耳贼奸计!”</p>
众臣一片哗然,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为沉重紧张取代。</p>
曹操旨意刚下,司马懿却宽慰道:</p>
“陛下莫要太过紧张,大耳贼运粮兵马不过两万,倘若真想凭借两万步骑,就破了四万匈奴铁骑,必会故技重施,再用那连弩。”</p>
“有了乌丸人的前车之鉴,臣相信大将军势必会有所提防警觉,定然会提醒呼厨泉防范汉军连弩。”</p>
“只要能防住汉军连弩,臣想呼厨泉毕竟有四万铁骑,就算有所失利,应该也不至于遭受重创。”</p>
“只要匈奴主力不受重创,则并州之局面,当不会恶化到急转直下的地步。”</p>
说罢。</p>
司马懿接着又道:</p>
“再者,倘若大将军不有所行动,则大耳贼的十万斛粮草,就能顺利的运至永安。”</p>
“若大耳贼重复数次,则军中就能屯有足够粮草,大将军的劫粮之计岂非功亏一策?”</p>
“臣猜想,大将军此举,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呀。”</p>
本是紧张激动的曹操,情绪瞬间冷静了下来。</p>
细细品味司马懿所说后,曹操微微点头:</p>
“仲达言之有理,确实不能放任大耳贼运粮北上,若想阻挡这十万斛粮草,确也非得匈奴铁骑倾巢而出不可。”</p>
“既然如此,那朕就得改一改旨意,当提醒元让,令那呼厨泉务必小心大耳贼的连——”</p>
一个弩字未及出口。</p>
虎卫急匆匆闯入大堂,高举战报,大叫:</p>
“启禀陛下,并州急报。”</p>
“匈奴军团于白波谷中汉军埋伏,四万匈奴铁骑全军覆没,匈奴单于呼厨泉被汉军所擒,已为刘备处决于界休关前!”</p>
曹操嘴巴大张,骇然变色。</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