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鬼!
堵上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鬼!,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堵上西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鬼!
张大牛得陈小富之命离去。</p>
葛子健带着汤师爷来到了南院。</p>
“贤弟,为兄这么早来可有打扰贤弟清净?”</p>
陈小富已迎出了凉亭,他也拱手一礼笑道:</p>
“葛兄,老弟我本就不是个清净之人何来打扰之说!”</p>
“二位请坐!”</p>
陈小富正要煮茶,葛子健摆了摆手:</p>
“贤弟,这茶先就不喝了,你不是说那些灾民抵达临安就通知你一声么?”</p>
“他们来了!”</p>
“就在城外!”</p>
陈小富一听,起身,“那咱们去瞧瞧!”</p>
葛子健犹豫片刻,低声说道:“贤弟啊,你……你真要收留那些灾民?”</p>
“为兄的意思是,这粮价一时半会肯定是下不来的。”</p>
“临安官府粮仓里……这秋粮刚收起来,但不多,毕竟临安也欠收了,许多百姓选择了用银子抵粮税。”</p>
“今年这秋粮的粮税不是又涨了三成么?粮价更是翻了三四倍!”</p>
“户部那边并没有说用银子抵粮税要按照当下的粮价来,为兄便按照以往的粮价来核税,这样百姓们会划算一些,所以粮库里连一百担粮食都没有,只有银子。”</p>
“户部断无可能向江南道拨发赈灾粮食的!”</p>
“贤弟收留那些灾民,为兄是真帮不上你啊!”</p>
“不然还是算了吧。”</p>
“为兄就在城外设几处施粥的地方,把他们的命吊着就行,过几天他们就会离去,这样为兄无错,贤弟也不惹麻烦,是不是更好一些?”</p>
葛子健这番话发自肺腑。</p>
赈济灾民这种事是个很麻烦的事。</p>
那么多的灾民,单单是吃,哪怕就是清汤寡水的稀粥,每天也要消耗大量的粮食。</p>
这粮食从哪里来?</p>
临安城收起来的粮税是必须要上缴户部的,户部派来的税官可就在城守府里眼巴巴的等着!</p>
他通常的做法是募捐。</p>
向临安城里的商贾们募捐银子,向粮商们募捐粮食。</p>
亏得江南富裕,募捐所得基本能维持那些灾民们十天半个月的口粮。</p>
按照以往的经验,顶多五天时间,那些灾民们见城门不开就会向下一个地方流浪。</p>
同时再向户部上折子讨要救灾的粮食,通常户部会按照灾民的数量来核准,然后免去临安城多少的税赋。</p>
这些免去的税赋就大有文章可做了。</p>
募捐施粥这算不上多大个事,身为一地父母官,其实最怕的是这些灾民所带来的瘟疫!</p>
死人是不可避免的。</p>
但绝不能大量的死人!</p>
一来朝廷不允许,会认为是地方赈灾不力。</p>
二来……如此炎热的天,一旦出现大量死人就极有可能出现瘟疫。</p>
那才是要命的!</p>
瘟疫这个东西说来就来,防不胜防,还无孔不入!</p>
这便是灾民不允许进城的主要原因。</p>
但就算是这样,一个不好瘟疫也会传入城里,那就真的完犊子了。</p>
陈小富一番善心想要收留那些难民,这是好事也是坏事。</p>
好处是难民死亡的数量肯定会大幅减少,难民不会闹事,不会在城外聚集,这便会大幅减少瘟疫发生的可能。</p>
但坏处就是灾民多啊!</p>
这花溪别院虽说有良田千顷……说是千顷,实则不过三百多顷,所产出的粮食也不够这些灾民吃多久的。</p>
陈小富给他说的意思是想要将那些灾民长期留下!</p>
而不是让他们吃饱了回家!</p>
那些灾民陈小富如何管理?</p>
他们要是吃饱了非得回家……陈小富岂不是鸡飞蛋打?</p>
到时候派兵来镇压?</p>
与其这样,莫如就撒手不管。</p>
陈小富也听明白了葛子健的这番良苦用心,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p>
“我这个人心善,见不到别人苦。”</p>
“流离失所的滋味很不好受,能帮就帮一把吧。”</p>
“不瞒葛兄,为了这事,我已派了村民们在瓦泥山上修建了几处棚子。”</p>
“瓦泥山上与世隔绝,也不用太担心有瘟疫的发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