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孙无忌:陛下少管太子为妙
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长孙无忌:陛下少管太子为妙,孕妇挺着大肚子站立生产,执笔见春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有信物,你直管去跟齐王说便是。”</p>
李承乾当然不会留下把柄。</p>
“是,殿下。”</p>
“行了,退下吧。”</p>
张思政胆战心惊的看了眼穿戴盔甲的府卫门,这才躬身退下。</p>
到了殿外,才发觉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湿透了。</p>
-</p>
长安很大,大得离谱。</p>
87平方公里,外衔108坊,同世纪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七倍,四个古罗马城。</p>
常驻人口上百万之多。</p>
外国的使节,主要是住在西市附近。</p>
李世民让人把天竺使节召来问话,这一来一去,便需要一个时辰。</p>
含元殿中。</p>
长孙无忌正在劝谏李世民。</p>
“陛下对太子的处罚,太过于严厉了些,完全无须用马鞭抽打,可以从其他方面责罚。”</p>
“况且在臣看来,陛下让侍卫当着太子的面,将那些男宠,道士诛杀,已然是足够了。”</p>
“又何必加深责罚呢,这只会让陛下与太子之间生出间隙。”</p>
“况且这豢养男宠,方士之事,真要说起来,也没太多大不了的,顶多是私德有亏,陛下多多教育便是,何必搞得如此剑拔弩张。”</p>
长孙无忌苦口婆心的说道。</p>
豢养男宠这样的事情,就如今的目光来看,还真不算啥。</p>
在经历过五胡乱华,荒唐且美好的魏晋南北朝后。</p>
人们的底线,尤其所谓的名士风骨,世族风流。</p>
豢养男宠虽为世人不齿,但也没人计较这些。</p>
“无忌啊,你说的这些,朕是知晓的。”</p>
“当时朕让太子过来,原本就打算训斥一二便作罢。”</p>
“只是你没看见,当时太子看朕的眼神,就跟看仇人一般。”</p>
“因而朕才怒上心头,以马鞭抽之。”</p>
“谁知他会如此倔强,宁可以被鞭打,也不肯跟朕认个错。”</p>
“但凡太子态度好些,朕又如何下得去手。”</p>
经长孙无忌这么一说,李世民也有些后悔。</p>
其实说到底,还是态度的问题。</p>
太子太不给他这个皇帝老子的面子了,干了这么荒唐的事情,不道歉认错,还拿观音婢来压他。</p>
“无忌你是没看见,你知道太子临走的时候怎么跟朕说吗。”</p>
“他说他要去昭陵,去他母亲的坟前,等着朕赐他毒酒,三尺白绫。”</p>
“还说要朕把皇帝这个位子做到底,千万别传给他。”</p>
“你瞧瞧,这是何等大逆不道之言论。”</p>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差点没跳起来,连忙问道:“陛下,太子不会真去了吧。”</p>
李世民道:“那倒没有,出了紫宸殿,他就回东宫了。”</p>
长孙无忌松了口气。</p>
太子要真这么干,那陛下怕是都没台阶下了。</p>
父子间的矛盾,将无法调和。</p>
想了想,长孙无忌建议道:“陛下,以后太子那边的事情,陛下还是少管为妙。”</p>
面对长孙无忌的建议,李世民感觉有些憋屈。</p>
什么叫少管为妙,我可是他爹,什么不能管。</p>
然而只要想起太子说的那番话,还有内侍禀告说太子在紫宸殿外的迟疑,李世民就感觉有些无力。</p>
往后真闹到那般场景,可没办法收尾啊。</p>
李世民不语,这话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p>
长孙无忌也感觉有些过了。</p>
还好此时内侍来报,天竺使节已到,这才把尴尬气氛转移。</p>
“召,天竺使节觐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