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李世民要入股太子
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李世民要入股太子,孕妇挺着大肚子站立生产,执笔见春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世民要入股太子
“我就是把家产全都变卖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p>
长孙无忌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p>
只是刚刚听完,就立即拒绝。</p>
李承乾不急不慢的讲述道:“自然不是要舅舅全出了,我还拉了赵节,杜荷,汉王入股,舅舅也可拉些人一起分担嘛。”</p>
“这可是长久赚大钱的买卖,真做起来,可不比冰肆的买卖赚得少,也就是前期的投资稍微大一些而已。”</p>
长孙无忌心中是不信的,问道:“殿下开采这般多石炭,又能卖到哪里去呢,长安城内,百姓们可是以柴火为主,石炭用得人家可不多。”</p>
李承乾道:“若长安城内,没柴火了,百姓只能购买石炭呢?”</p>
长孙无忌有些惊讶:“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p>
李承乾没有跟长孙无忌聊保护生态环境,吸纳隐匿人口那一套。</p>
而是说道:“就是这个意思,晋州开采的石炭,送到长安城后,钩盾署直接以略低于市价购置,百官所配柴火,也将改为石炭。”</p>
“除此之外,随着石炭开采加大,供给长安百官之后的剩余,将投入到东西二市。”</p>
“只要石炭开采量,能稳步供给长安城百姓所需,那便下令钩盾署,禁止伐木,届时长安百姓,便只能全部购置石炭。”</p>
“舅舅仔细想想,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如果全部用石炭,那该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从中赚取的利润,又该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目?”</p>
“五千万钱算得了什么,那将是五万万钱,十万万钱。如果大唐天下都用石炭,这将会是个数十万万钱的买卖,堪比盐铁之利。”</p>
长孙无忌听完,倒吸一口凉气。</p>
李承乾则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p>
有着前世记忆的李承乾明白,什么买卖最赚钱?那就是跟着国家政策走的买卖。</p>
而他本身就是太子,大唐储君,政策的重要制定人之一。</p>
只要煤炭的供给能上,直接把长安城的柴木改成煤炭,哪怕是价格上差不多,也是有着巨大的利益。</p>
当然,现在的煤炭行业,利润跟后世不能比的,毕竟开采的难度在这里,但哪怕是赚得少,在巨大的体量下,也是极其恐怖的数目。</p>
况且推动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体量增大的同时,也能不断加深技术上的革新。</p>
包括采煤,运输,等多方面的成熟后,成本也会逐渐降低。</p>
长孙无忌沉思良久,最终咬牙道:“好,殿下的这石炭买卖,我投了。”</p>
“就是这钱财方面,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也好拉拢其他人加入进来。”</p>
李承乾问道:“舅舅是准备投多少。”</p>
长孙无忌想了想,伸出一根手指,略微迟疑后,又伸出了一根手指。</p>
这就是两千万了。</p>
“好,舅舅爽快。”李承乾笑着说道。</p>
长孙无忌问道:“殿下那边的三千万,可不是个小数字,可是能凑足。”</p>
太子说有汉王,杜荷,赵节这些人,但他们全部凑起来,顶多也就几百万。</p>
至于太子本人,就更不用说了。</p>
先前两个月用七万钱,都要被张玄素上奏弹劾,即便是冰肆铺赚了不少,也顶多就几十万钱,在三千万钱面前,可谓是差之甚远。</p>
李承乾淡定道:“当然是不够的,能凑多少算多少吧,剩余的我就拉父皇入股,从他私库里出个几千万钱,自然问题不大。”</p>
唐初虽然还没有皇帝内帑的说法,但也是有自己的私人库房,跟国库区别开来。</p>
李世民的私库里,钱财可不少。</p>
几千万钱,还是轻轻松松的。</p>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了然。</p>
他之所以答应下来,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石炭开采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p>
在政治嗅觉上,长孙无忌还是很敏感的。</p>
从太子的话语中,就可以看到,这次的动作很大,已经不仅仅是影响到民生这么简单。</p>
这件事,太子肯定是跟陛下商议过,取得陛下同意。</p>
若无陛下支持,太子如何这般自信,去更改百官用度。</p>
虽说石炭好用,然不管是勋贵大户,还是普通百姓,更喜欢用木炭,不会有石炭燃烧时产生的异味。</p>
大唐官员每年都是有薪炭配给的,贸然更改成石炭,很容易遭到百官弹劾。</p>
这个压力,最后肯定是要到陛下那边去的。</p>
搞定长孙无忌这边,就基本上稳了。</p>
就像是长孙无忌猜测的那样,李承乾完全就是打算白嫖,本身是拿不出钱的。</p>
杜荷,赵节,李元昌加一块凑起来,还不见得能凑个百万钱。</p>
至于李德謇就更不用说了。</p>
侯君集倒是有钱,只是李承乾不好从他那边拿,明面上不能牵扯太多。</p>
跟掌兵的武将走太近,那就是触及到二凤的底线了。</p>
如今剩下的款项,李承乾自然是从二凤那边来。</p>
从长孙无忌这里离开后,就直奔太极宫去了。</p>
“你这是把他家底全都给掏空了啊。”</p>
“他也是犯了糊涂,就不怕全亏进去。”</p>
李世民听完太子的讲述,不由感叹道。</p>
长孙无忌说是要跟别人联合,实际上李世民知道,是真能拿出两千万钱来。</p>
不仅是两千万,便是咬咬牙,五千万都能全出了。</p>
好歹是现在关陇门阀的代表,即便是李世民给他的赏赐,都有几千万钱了。</p>
更别说大量的良田,以及长孙家的各种买卖。</p>
如果是五姓七望,那就更不用说。</p>
给魏王那边造海船,据李世民的了解,可能达到的花费,就有两万万钱。</p>
当然,李世民也清楚,他们这是接着魏王的名义,打造自己的海船。</p>
李世民乐见其成,打完高丽后,这海船可不见得还会跟他们姓。</p>
“父皇同意了?”</p>
李承乾直接开口问道。</p>
对于二凤这边,他还是有信心的,二凤对于煤矿买卖的兴趣不大,但收纳隐匿人口,解决百姓就业,明显是对大唐有莫大好处的。</p>
仅仅这两条,就足够说服二凤了。</p>
“当然,你要朕出多少,便是多少,若是不够,再拿便是。”</p>
李世民非常爽快的说道。</p>
但凡利好大唐,打击世家的事情,都是好事。</p>
况且太子并不能从这件事上,获得多少权力。</p>
有二凤加盟,煤矿的事情,算是彻底落实下来了。</p>
——</p>
亲仁坊,崔府。</p>
管家匆匆忙忙的拜见崔文圣。</p>
“主人,那两个高丽人,被人跟踪了。”</p>
崔文圣顿时一惊,问道:“可是查出来谁跟踪的。”</p>
勾结高丽,可是叛国罪名,要是暴露出去,他崔文圣只能连夜离开长安,赶回家族才能保全性命。</p>
“应是万年县的差役。”</p>
崔文圣分析道:“卢益中不会干这个事情,其他几个县尉,都跟我相熟,若是有事,定会禀告。”</p>
“便就只有那个纪昭了,他是太子的人。”</p>
管家有些担忧道:“不知他们可是查出了那两个高丽人的身份,若是查出”</p>
崔文圣摇头道:“若是已经查出,太子直接就派兵把我这里给围了,不会昨日还邀我去吃席。”</p>
“只是不知道,他们怎么就被盯上了。”</p>
管家想了想,道:“主人,我听说纪昭下边,有两个差役,是从新罗来的贵族。”</p>
“是不是他们认出了身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