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金刀之谶,太子跟世家抢人,孕妇挺着大肚子站立生产,执笔见春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刀之谶,太子跟世家抢人

太极宫,太极殿。</p>

大朝会。</p>

听政环节。</p>

今天出了一件大事。</p>

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刘兰被认定谋反。</p>

鄠县县尉游文芝因犯罪被关进监狱,判处死刑,为了立功活命,游文芝告发了刘兰的谋反阴谋。</p>

缘由是有一个叫许绚的人会解读谶言,他对刘兰说“天下有长年者,咸言刘将军当为天下主”。刘兰的儿子刘昭也对父亲说“谶言海北出天子,吾家北海也”。</p>

李世民很是惊怒。</p>

因为这涉及到了金刀之谶。</p>

自东汉后,其他出现造反的情况,当朝皇帝都不会有多少想法,然而听到刘姓之人造反,都会变得很是紧张。</p>

所谓金刀,便是卯金刀,为劉。</p>

当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现在长安宫城旧址,就在皇宫西北方向,禁苑之内。</p>

后王莽废刘婴,建立新朝。</p>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十六年,汉光武帝刘秀便建立东汉,传十三世,一直到曹丕篡汉,东汉灭亡。</p>

虽说蜀汉昭烈帝刘备三造大汉失败了,可金刀之谶的影响力,依旧没有削弱。</p>

此后,西晋末年,汉赵光文帝刘渊自认是汉朝公主的后裔,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号起兵。于左国城称汉王,再建汉国。</p>

还有南朝宋武帝刘裕,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p>

出身贫寒,曾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p>

然后就是作为刘姓皇族后裔,登高一呼,便逐渐掌握了东晋大权,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为宋。</p>

似乎每到王朝末年,总会冒出个姓刘的出来,登高一呼,秀翻全场。</p>

唐朝才建立多少年,现在又冒出个刘兰。</p>

要李世民怎么不紧张,但凡东汉之后的皇帝,谁不忌惮刘姓造反。</p>

“按律如何。”</p>

李世民沉声问道。</p>

“按律腰斩。”</p>

刑部尚书张亮作揖回道。</p>

“准!”</p>

李世民直接盖棺定论,连先查探一番的意思都没有。</p>

金刀之谶都出来了,不管真的假的,先把刘兰杀了再说。</p>

宁杀错,勿放过。</p>

至于个中详细,那就等事后再进行调查。</p>

要是有人故意栽赃嫁祸,那就再给刘兰去赔命吧。</p>

就这样,代州都督刘兰被判腰斩。</p>

原本以为今天早朝就算结束了。</p>

户部郎中柴孝成,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臣有上奏。”</p>

赶着李世民心情不好,皱眉道:“准奏。”</p>

柴孝成看了一眼坐在四轮车上的太子,这才开口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在晋州开设商号,实乃与民争利之举。”</p>

“以极高的价格,雇佣百姓进行开采,如今正值春耕,大量佃户为求厚利,纷纷弃田而去,致使良田荒芜,春耕停滞。”</p>

“此乃关乎国之根本的农耕之事,不可轻视。”</p>

“太子虽贵为储君,然此举却有失考量,不仅影响百姓生计,更动摇国家根基。”</p>

“恳请陛下明察,责令太子停止石炭之经营,以安民心,保农耕。”</p>

李承乾闻言,面色淡定。</p>

此前他就已经收到了李元昌给他的信件,把晋州的情况都说清楚了。</p>

李世民闻言,看向太子道:“太子,对于此事,你可有什么想说的。”</p>

李承乾对柴孝成问道:“你弹劾孤与民争利,破坏春耕,可是有证据。”</p>

“若无证据,便是诬告,当判反座之罪。”</p>

晋州有两大世家。</p>

一是曲阳魏氏,最出名的代表就是魏征了。</p>

二是晋州柴氏,名副其实的将门世家,代表人就是柴绍。</p>

魏王李泰身边的柴令武,就是柴绍之子。</p>

这户部郎中柴孝成,便也出自晋州柴氏。</p>

李承乾说完后,看了眼魏征。</p>

魏征低眉顺眼,显然曲阳魏氏也把消息告诉了他。</p>

可如今魏征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党人,又是推广天工开物,又要被太子任命为农学院上官,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来弹劾太子。</p>

哪怕是说那些佃户里,也涉及到魏征在晋州的田产。</p>

柴孝成见太子如此质问,心中略有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拱手道:“太子殿下,证据确凿。如今晋州之地,大量佃户弃田而去,奔赴石炭矿场,田间荒芜之景随处可见。”</p>

“且百姓皆言,太子商号所出工钱极高,挖石炭十五斤,便可得一文,难以抵挡此等诱惑。此事在晋州已人尽皆知,陛下若派人前往查探,必能证实臣所言非虚。”</p>

此话一出,朝廷哗然。</p>

哗然之因非是太子与民争利,破坏春耕。</p>

而是挖石炭十五斤斤,可得一文。</p>

如今米价才多少,斗米不过四五钱。</p>

十五斤石炭才多少,也就几锄头的事情吧。</p>

随便一个成年男子,一天挖个五六百斤的,不算什么难事。</p>

这就意味着,一天就能赚几十文。</p>

各朝斗的容量不同,唐朝一斗约十六斤。</p>

所以挖石炭,平均每天六百斤,就能赚四十文,买十斗米,折合一百六十斤米。</p>

一个普通五口家庭,一个月所需的大米,也就是这个数了。</p>

换算过来,一个成年男子,去挖一天石炭,就能赚到全家五口人,一个月的口粮。</p>

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懂得术算的,在心中换算一下,就能明白。</p>

这对于百姓的诱惑力,简直大出天际。</p>

种田的精耕细作,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p>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真实写照。</p>

从二月春耕播种开始,每天翻地,施肥,撒种等一系列工作。</p>

清晨日出便开始劳作,一直到傍晚天色昏暗才结束,可能每天劳作的时间,需要五个时辰,也就是十个小时左右。</p>

整个春耕时节可能持续一到两个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p>

夏季,要进行田间管理,如除草、灌溉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入情婚后(1V1)作者:长青

花影子

有个教授父亲

卓小雅

情窦初开的少女的视频素材

云吞蘸辣椒

努力耕耘的哥哥推文

白刃斩春风

美人被爸爸催眠爆笔趣阁小说阅读

派大康

男妈妈喂宝宝喝母乳

真不是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