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老大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7章 欲肃北会,停电了同桌把我拉入怀中小说,网文老大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欲肃北会

乍一听闻自己的名字,高顺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正看见刘封一脸欣赏的看着自己。</p>

高顺赶忙起身,一路碎步走到刘封跟前下拜。</p></p>

刘封虚扶了一把,随后勉励道:“孝父为我过江先锋,以一部之力,力抗孙军主力围攻,多次击退程普、黄盖、宋谦、芮良、袁雄所部的围攻,可谓是坚如磐石,为我军过江争取了时间,掩护了后续部队的过江和展开。”</p></p>

刘封从案几上挑选出一卷帛书,递给高顺。</p></p>

“此当为奇功!”</p></p>

众将当即哗然。</p></p>

奇功虽然次于首功,但首功可就只有一个。</p></p>

因此,奇功应该才是常规状态下的诸功之最,高顺此役居然能得奇功,当真是让诸将又惊又羡。</p></p>

不过大家也都是带老了兵的人,没几个新人。</p></p>

仔细想想,高顺这一仗确实有够危险,可以说在过江的这四个时辰里,几乎无时无刻不是徘徊在全军覆没的边缘上。</p></p>

如果一开始,孙策还想用高顺所部钓鱼,而存着留高顺所部一口气的心思。</p></p>

可等到贾逵登陆之后,高顺所部受到的压力可就是空前强大了。</p></p>

当时从孙策到程普、黄盖等人,无一不是想要先吃掉高顺,再以贾逵为诱饵继续钓鱼。</p></p>

哪怕赵云出现在孙军背后如此危急的时刻,孙策亲军之中,仍有袁雄一部两千人在参与围攻高顺,可见高顺处境之惨烈严酷。</p></p>

诸将心中想想,都觉得换上自己都未必能坚持的下来。</p></p>

如此一来,诸将望向高顺的目光中,已经多了一丝钦佩。</p></p>

高顺的性格和赵云比较像,都是那种轻功重义的个性,高顺武力上不如赵云,但谋略上却是伯仲之间,两人都有大智。</p></p>

高顺对吕布几次关键性的劝谏,吕布但凡听取一次,处境都会好上许多。而赵云也是如此,入蜀之后的两次建言,尽显赵云战略格局和眼光之高。</p></p>

简单来说,高顺可以看成是赵云的下位替代,而且是那种差距相当小的替代品。尤其是在忠诚这一块上,高顺和赵云如出一辙,这也是为什么刘封对他很是喜爱,大力提拔的原因之一。</p></p>

高顺果然如赵云一样,也想要谦词推拒。</p></p>

刘封却是笑着摆了摆手:“孝父,汝意是指责本将军断事不公乎?”</p></p>

高顺闻言,竟大惊失色,赶忙伏地辩解道:“将军通达明理,远见卓识,处事公正严明,俱所周知,无人不服,顺钦佩万分,安敢对此有异。”</p></p>

高顺如今对刘封可谓忠心耿耿,身为外将,又是半路被迫相投,再加上既非河北幽州人,又不是徐州本地人,按照道理来说,高顺理应是毫无前途可言的。</p></p>

看看他在吕布集团里的坎坷,那才是高顺理应得到的待遇。</p></p>

可自从跟随刘封以来,高顺从来不曾感觉到自己有被排挤轻视,相反,刘封对他可谓是另眼相看,十分敬重,追随刘封不过年余,如今也是堂堂一部实权校尉。</p></p>

此番与江东孙氏决战,高顺更是得到刘封看重,力排众议,出任先锋。同时,刘封还特地调拨了一批包括铁甲、塔盾、劲弩在内的珍贵军械,只为助他建功立业。</p></p>

如此国士相待,高顺恨不能立时就为刘封而死,哪里还敢对他有分毫不敬?</p></p>

因此,虽然刘封语气之中并没有任何责怪,反而带着满满的戏谑调侃之意,高顺却依旧诚惶诚恐的解释起来,他如此作态,并非是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实是不想让刘封对他有半点失望。</p></p>

高顺的举动自然逃不过刘封的眼睛,后者心中很是高兴,却故作不悦道:“既然如此,为何不受我定之功?”</p></p>

高顺闻言,沉默片刻,叩首道:“顺安敢如此,谨从将军之命。”</p></p>

刘封这才转嗔做喜,转出案几扶起高顺,勉励道:“善,君之才能,我素知之,不宜妄自菲薄。”</p></p>

高顺退下之后,不少人目光若有所思。</p></p>

譬如周瑜、陆逊、贾逵等人。</p></p>

这几个都是机敏通达之人,刘封对高顺的器重自然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p></p>

刘封至此已经定了首功和奇功,在座诸将却是毫无异议。</p></p>

一来刘封的威望已经足以震慑诸将,让诸将俯首听命,二来也是赵云和高顺的战功的确足以服众。</p></p>

只是堂上诸将仍以热切的目光望着刘封,希冀还能有奇功颁发。</p></p>

然而可惜的是,刘封接下来所定最高的功勋,也只是一等功了。</p></p>

接下来,刘封定徐晃、甘宁、贾逵三人为一等功,太史慈、董袭、周瑜、周宾四人俱为二等功,余众参战立功者,皆为三等功。</p></p>

对于刘封的评定,众人没有异议。</p></p>

当晚,刘封设宴款待诸将,诸将开怀畅饮,通宵达旦,俱欢乐而归。</p></p>

次日午后,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陆逊、顾雍、虞翻、贺齐等人被刘封召集起来。</p></p>

入堂上后,只见王朗正端坐于刘封之侧,诸人目光都在他身上徘徊了片刻。</p></p>

此时王朗仍然是朝廷所拜的会稽太守,拥有最大的法理性,即便是刘封也不能无视对方。</p></p>

不过王朗这个人才学很好,注重经典,博学多闻,私德也算不错,当得上名士一称。</p></p>

可这个人的骨头其实是比较软的,他平生最有血性的一次,也就是在会稽士族豪强们的支持下,力抗孙策半年多,高迁屯战败之后,宁可浮海逃跑,也不肯投降。</p></p>

之所以会这样,本质还是王朗服从体制和权威,王朗效忠于大汉和日后效忠于大魏,甚至坐视司马家架空曹魏,本质其实是一回事。</p></p>

这样的王朗,刘封自然不是很看得起对方,毕竟刘封自己不重经典,王朗又不是死忠的个性,自然入不了刘封的眼界。</p></p>

只是谁让对方现在是会稽太守呢?</p></p>

而且还是一个在会稽郡拥有很大名望,名声很好的太守。</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妈妈你真棒里面插曲什么

躺摆混

为兄妻1v2全文小说-困倚危楼

虾仁馄饨

爸爸长期出差妈妈独自教养孩子

金鲤鱼

上门女婿一母三女全文免费阅读

一剑刺刺刺

女子破庙避雨被无理乞丐欺负

二十四桥明月夜

吃雪白的大扔子

龙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