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林黛玉的小丫环(23)
雪花霜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林黛玉的小丫环(23),实拍学生偷尝禁果做爰,雪花霜叶,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黛玉的小丫环(23)
皇上为啥封黛玉为郡主,他是有所猜测的。</p>
当今对爵位可是吝啬得很,不是个大方的主子。</p>
由此可以看出,皇上对黛玉的态度很明朗。</p>
并无不妥。</p>
张大人并不是顽固不化的大家长,行事很开明。</p>
所以决定跟儿子细说一番其中原由,由孩子自己决定。</p>
张文驰听罢也有所意动。</p>
他是一个实干派,直接派人蹲守黛玉门前,打算偶遇一番,先瞧瞧人再说。</p>
那段时间黛玉和顾七七天天出门踏青、上香拜佛,所以很容易遇到。</p>
张文驰对黛玉一见钟情。</p>
就像顾七七所说,这个世界没有不为黛玉倾倒的男子。</p>
仙女就是仙女,气质非凡。</p>
于是,当天下午,张大人下朝回家就得了儿子的准信儿:非卿不娶。</p>
张大人倒是没见过黛玉,只是粗粗查了大体来历,但见自己眼光颇高的儿子深陷其中,想必黛玉果然不凡。</p>
他并不阻止,痛快应了。</p>
方大人第三天就得到了回话。</p>
另一个赵大人也是第三天给的回话。</p>
委婉地拒绝了,原因确实是孩子祖母嫌弃黛玉孤女身份。</p>
方大人并不恼。</p>
天底下像张大人的才是少数。</p>
好在大户人家有操守,并不会泄漏消息影响黛玉清誉。</p>
赵家那个男孩子甚至都不知道此事,只有赵大人和他老母亲知道而已。</p>
换句话说,在赵家,黛玉第一关就没过去。</p>
张家早早准备好了张文驰的结婚用品,如果不是意外频发,他早该结婚了。</p>
继母袁氏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由,只以为是皇上直接赐婚乱点的鸳鸯谱。</p>
她如今也只得了一个女儿就伤了身子,所以继子娶谁她并不在意。</p>
听说是黛玉,了解情况后,袁氏甚至有些窃喜。</p>
她迷信,但她不说,只是偷着乐。</p>
当然,因为皇上的圣旨在,她可不敢有丝毫错漏,还得积极地跑前跑后。</p>
反正不是她亲儿子,婚后还分出去单过,碍不着她,她才不管呢。</p>
没准好好养养身子,以后她还能再生一个亲儿子。</p>
因为双方准备都充足,所以流程走得极快。</p>
黛玉的婚服是内帑提供,是郡主品级大妆,省事儿。</p>
《红楼梦》中的内帑就是指大清的内务府。</p>
内务府分为“七司三院”,包括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慎刑司、庆丰司和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等部门。</p>
这些部门分别负责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工程、刑罚、畜牧等事务?。</p>
曹雪芹巧妙的将这些个‘司’写进了书中,又未提及内务府三个字。</p>
也是煞费苦心。</p>
在黛玉大婚的前半个月,宝钗就把皇上赐下的两个铺子都开起来了。</p>
生意很火爆。</p>
主要还是因为产品新颖、质量又好,很受贵人追捧。</p>
毕竟天下不爱俏的女人确实不好找。</p>
黛玉大婚当天很冷,正是年尾。</p>
紧赶慢赶,总算赶在十八岁出嫁,不然过了年就十九了,到时候又不知要惹多少闲话。</p>
方大人和方夫人充当娘家人受礼。</p>
换作从前,方大人不会出个这头。</p>
现在不同了,黛玉被赐了封号,而且原因光明正大,名声极佳,于朝廷有功。</p>
这贡献足以流芳千古、载入史册。</p>
而且他也算媒人。</p>
他不可能对张大人直言不讳说这一切都是黛玉主动的,是她一个小姑娘千挑万选出来的夫君人选,这不坏黛玉的名声嘛?</p>
所以,媒人之名他担定了。</p>
看皇上的意思是极喜‘新玉郡主’的,他也不担心会卷进什么政治漩涡。</p>
而且张家正是如日中天,后继有人。</p>
不像他,难得寸进。</p>
儿子也不争气,眼瞅着走下坡路。</p>
婚礼筹备的时候方夫人也没少往郡主府跑。</p>
方夫人看着给她行礼的黛玉心中五味杂陈。</p>
她想起了黛玉第一次上门的情形。</p>
当时她心中是不喜的。</p>
一个大姑娘,孤女一枚还到处行走,上门求见,不是她心目中好女孩的模样。</p>
所以,即使她有两个未婚儿子,都没想过黛玉成为自己儿媳妇。</p>
甚至一刹那的念头都没有产生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