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万事俱备
提笔圈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63 章 万事俱备,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提笔圈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万事俱备
黑色的轿车平稳地驶入多水县委大院,轮胎碾过水泥地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p>
李毅飞推开车门,傍晚微凉的风拂面而来,吹散了长途驾驶的疲惫,却吹不散他心头的凝重。</p>
整了整衣领,脸上迅速调整出一副带着些许风尘仆仆却又难掩振奋的神情——这是从市里“凯旋”归来的基层书记该有的样子。</p>
李毅飞没有片刻耽搁,径直走向县委书记卫氏李的办公室。</p>
走廊里遇到几个相熟的科级干部,他热情而不失分寸地点头致意,脚步却丝毫不停。</p>
在卫氏李的办公室附近,任何多余的停留都可能被解读出别样的意味。</p>
秘书通报后,李毅飞走进了那间象征着多水县最高权力的办公室。</p>
卫氏李正伏案批阅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脸上带着惯常的、让人捉摸不透的笑意。</p>
“卫书记,打扰您了。”李毅飞声音洪亮,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刚从市里回来,的批示文件副本,扫了一眼,手指在“孙国栋”的签名上轻轻点了点。</p>
“哦?孙市长真这么说了?”他看似随意地问,语气却透着一丝被搔到痒处的舒坦。</p>
对他而言,这份来自市长的高度评价和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无疑是对他领导方向的极大肯定,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李毅飞带来的消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p>
“千真万确,卫书记!孙市长亲口说的。”李毅飞笃定地回答,眼神坦荡。</p>
他心里明镜似的:卫氏李此刻的愉悦,核心在于这份“政绩”和“肯定”挂在了他卫氏李的名下,成了他**政绩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他争取更大的进步空间增添了重要砝码**。</p>
“嗯,不错,不错!”卫氏李放下文件,笑容更盛,“毅飞同志,你这次跑市里,辛苦了!为我们多水,立了一功!”他难得地用了“我们”,显得格外亲近。</p>
“都是卫书记您领导有方,给我指明了方向,我不过是跑跑腿。”</p>
李毅飞立刻将功劳推回去,姿态放得极低,“没有您前期的大力支持和那50万的启动资金做基础,我哪有底气去跟孙市长开口?</p>
孙市长也是看到我们县里、镇里是真想干事,才这么痛快。”</p>
卫氏李显然很受用这种“功劳归于领导”的表述,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点探究地问:“150万…孙市长这次倒是爽快。毅飞啊,你跟孙市长…以前就认识?”</p>
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李毅飞凭什么能从“铁公鸡”孙国栋那里要来这么大一笔钱?这背后的人脉关系,值得玩味。</p>
李毅飞心中早有预案,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点“往事不堪回首”的苦笑:“卫书记您明察。</p>
谈不上认识,就是在发改委工作时,孙市长当时来首都跑项目,我们处负责对接过几次。</p>
孙市长工作作风严谨,要求高,没少挨他批评。</p>
这次去,我也是硬着头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咱们多港镇的困难和您的决心反复汇报,可能是那份计划书确实打动了孙市长,也可能是他觉得我这个‘老熟人’下了基层想干点事不容易…总之,运气好,运气好。”</p>
他巧妙地将“旧识”关系淡化处理成普通的公务交集,强调“挨批评”的经历,既解释了孙国栋的“爽快”,又将自己置于一个“运气好”、“靠努力和计划打动领导”的位置,避免引起卫氏李对“深厚背景”的过度猜忌和忌惮。</p>
卫氏李听着,眼神闪烁,似乎在消化李毅飞的话。</p>
最终,他点了点头,露出一种“原来如此”的了然表情,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到底是部委下来的同志,这人脉和视野,就是不一样!</p>
向上面要支持,路子就是比我们基层的宽啊!”他这话半是感慨,半是试探。</p>
李毅飞来自部委的身份,此刻在他眼中,从最初的“空降镀金”变成了一个可以借力、通往更高层资源的桥梁。</p>
他心中迅速盘算:支持李毅飞,就是支持自己!李毅飞越出成绩,越能得到上级关注,他卫氏李作为直接领导,自然功不可没!这笔投入,值!</p>
“卫书记您过奖了,基层的历练才是最宝贵的,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p>
李毅飞谦逊地回应,心中了然:对政绩的渴求和向上发展的期望,果然是驱动卫氏李这类干部的重要动力。</p>
他精准地投下了“共同发展、共享政绩”的饵,卫氏李这条大鱼,果然咬钩了,而且咬得比预想的更深。</p>
又寒暄了几句,李毅飞见目的已达,便识趣地起身告辞:“卫书记,您日理万机,我就不多打扰了。我这就回镇上,抓紧落实项目,绝不辜负您和孙市长的期望!”</p>
“好!放手去干!县里全力支持你!”卫氏李大手一挥,显得格外豪迈。</p>
李毅飞恭敬退出办公室,门在身后轻轻关上。他脸上谦逊的笑容瞬间收敛,眼神变得沉静而锐利。</p>
他快步离开县委大楼,驱车返回多港镇。他并不知道,就在他离开后不到五分钟,卫氏李就立刻抓起了桌上的电话。</p>
“财政局吗?我卫氏李。”电话接通,卫氏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多港镇的发展项目,是市里孙市长亲自点将、重点关注的试点!</p>
是我们县当前的头号工程!你马上按程序走,特事特办,从县财政给他们拨100万!</p>
对,就在原来50万的基础上,再追加到100万!今天下班前,必须到账!”他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丝毫质疑。</p>
电话那头,财政局长薛明敏显然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书记…这…一下子追加这么多?其他几个乡镇的项目款都还…”</p>
“其他项目先放放!”卫氏李打断他,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多港镇的项目是政治任务!是关系到我们多水县在全市甚至省里形象的大事!</p>
是孙市长亲自盯着的!在这个项目上,谁要是敢拖后腿、使绊子、或者在资金拨付使用上动歪脑筋,耽误了进度,影响了效果,我卫氏李一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听明白了吗?!</p>
”他最后几个字掷地有声,充满了警告的意味。这不仅是对财政局的命令,更是对全县的宣示:这个项目是他的核心关注点,谁敢触碰,后果严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