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退下吧
山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9章 退下吧,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山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北方因文教稍逊一筹,学子们却更精工艺。”
闻言至此,蓝玉微微一顿,当即便也明白了过来。
倘若说科举文试对南方学子更加有利,那工试便对北方学子更加有利。
文试、工试两相互补之下,却也有个两相平衡的状态。
似詹徽说的官员根据出身,分列南北两派,而后南方官员一派把控朝堂的现象,自然也就不可能存在。
“陛下圣明!”
“微臣目光短浅,只见眼前之景。”
“陛下明晰万里,竟于三年前便想好南北失衡的应对之策。”
“陛下首创工试,当真乃我朝万盛之因!”
极力吹捧过后,詹徽咽了下口水,继续道。
“只是陛下,那些偏远部族.....”
“詹卿言说让部族学子返回祖地,管理当地百姓,此法却是不妥。”
“你既已熟悉偏远部族极重宗族民约之法,不敬国法。那便知道,偏远部族、村落之中,部族、村落百姓皆以长老宗族之言唯命是从。”
“让当地学子返回祖地为官,推行国法,制约乡民。”
“此法乍一听来似乎可行,可却也经不起深究。”
哪怕朱标没有直言此法为何不妥。
可待朱标说完,詹徽却也明白了过来。
那些部族学子自打出生便被宗族之法约束,即便他们能推陈出新,推行国法。
可他们家中长辈却也是顶不住族长、族老压力。
但凡有国法与宗族之法相悖之时,届时这些部族学子不仅要承受乡民施压,乡民族老更是会借其父母对其施压。
因此以部族士子管理祖地部族,断不可行。
“陛下,倘若不能以部族学子制约本族,那朝廷该如何推行国法,教化偏远部族?”
“自然是派遣官员。”
朱标随意应了一句,转而继续道:“按照我朝流官制度,官员抵达偏远部族,不受宗族牵绊。”
“三年离任,自无姻亲相连。”
“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推行国法起来,自然能锐意直前,少些顾虑。”
“陛下圣明!”
待朱标说完,詹徽当即出声赞叹。
不过此刻的他却也是直直站在朱标跟前,压根没有就此告辞的意思。
毕竟朱标既能向他说明方才之法不妥之处,还告诉他接下来的决策。
那也就意味着朱标对他态度有所改观。
如此。
他出任科举主考的机会,也就更大。
也是见詹徽立于原地,没有继续禀报,却也不告辞。
朱标略微沉吟,转而看向刘保儿道:“传詹尚书入宫。”
“是!”
看着刘保儿径直离开的背影,詹徽心头不免有些疑惑。
传召自己父亲前来?
难不成朱标当真是要任命自己为科举主考?
要知道。
如今朝臣之中,李善长、宋濂等人虽学识、威望足够,可他们这些人却也是年事已高。
当下大明正趋于鼎盛,大有推陈出新之气象。
所以任命老臣为恩科主考,自然极其不妥。
自家父亲詹同也似李善长等人一般,虽资历足够,却也年事已高。
然而正因如此,自己却极有可能。
甚至说他詹徽比任何人都要合适。
毕竟自己的功劳也算不小,从最开始朱标还为太子之时,自己便为朱标亲征筹措粮饷。
后来朱标的登基大典也是自己负责。
更不必说灭倭一战,自己也曾随军出征,亲历战阵,统帅新军。
更重要的是。
即便自家老爹将自己逐出詹家,可在旁人眼中他们依旧还是父子。
有一个德高望重、担任吏部尚书的父亲,还有一个在宫中当贵妃的长姐。
说起来。
科举主考一职必然是非他詹徽莫说。
按照朱标常出奇思的行事风格,最后顶多是让自己父亲同自己一起出任恩科主考。
即便如此。
那今年及第的士子也该称呼自己一声座师!
暗自盘算之下,詹徽心头喜意已然挂在脸上。
眼下只等自己那便宜老爹入宫,他就能接任科举主考,成为天下学子的座师。
“臣詹同拜见陛下!”
“詹卿请起。”
示意詹同起身后,朱标语调平和,漫不经心看了眼身旁洋洋得意的詹徽,温声开口。
“朕召詹卿前来并无大事,只是此事关系小詹大人,故而想询问詹卿意见。”
“啊?”
朱标话音落下的瞬间,詹同没来由的低声惊呼了一声。
而一旁的詹徽本以为自家老爹会本能否认和他的父子关系,顺势在陈述一遍已经将他逐出詹家的事实。
可没想到。
此刻詹同眸光动容,似悲悯、有无奈,眼神很是复杂了看了他一眼。
下一秒,却见詹同整个人都颓丧了几分,重重叹了口气。
“陛.....陛下,犬子若犯下大错,皆因老臣教子无方。”
“还望陛下看在老臣年事已高,经不起丧子之痛的份上,饶其性命。”
“这.....”
也是在詹徽闻言愣神之际。
却见詹同当即跪拜行礼道。
“臣愿携子还乡,再不入京。”
语罢。
詹同将脑袋抵在地上,再没抬头。
这一天詹同已经盘算了许久。
自打詹徽展露野心之时,他就想到有这么一天。
只不过让詹同略微有些遗憾的是,这一天来的竟如此之快,来的却也是如此不合时宜。
当下灭倭一战已然告捷,朱标正欲发展民生,将大明推向前所未有的鼎盛之势。
可偏是此时,他詹同却不得不辞官还乡,不能同圣君一同缔造旷古盛世。
身为文臣,詹同心中自然很是遗憾。
不过想来也是值得,只要能换回自家儿子性命无虞,这点代价自然也是值得。
“老臣求陛下开恩,饶犬子性命!”
“求陛下开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