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宝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成人达己,古玩江湖情,乾宝浩,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就在他的手指即将碰到玉蝉的时候,男子却像是受到了惊吓一般,迅速地把手盖在了上面,同时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丁柏。
男子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警惕,似乎在询问丁柏到底是真心想要收购这对玉蝉呢,还是只是随口说说来骗他的。
面对男子这样的反应,丁柏连忙笑着解释道:“您别误会,只要经过我们专业人员的鉴定确定这是真品,我们肯定会收下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关于价格方面的商讨了,您放心好了,我们一定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跟您做这笔交易的。”
听到丁柏这番诚恳的话语,男子脸上紧绷的神情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依然没有完全放下戒备之心。
他犹豫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缓缓地移开了捂住玉蝉的手,示意丁柏可以拿去查看了。
丁柏小心地拿起那对玉蝉,放在眼前仔细端详起来。
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对典型的汉代玉蝉,因为汉代的玉蝉大多采用简洁明快的刀法雕刻而成,这种独特的工艺风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汉八刀”。
不过,对于外界流传所谓的“汉八刀”是使用锟铻刀雕刻而成的说法,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实际上,这些精美的玉蝉都是通过砣具精心雕琢而成的,而且在完成雕刻之后还需要用解玉沙反复打磨,才能呈现出如此光滑细腻、线条流畅的效果。
不得不说,汉代工匠们的技艺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尽管他们当时所使用的工具相对简单落后,但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竟然能够创造出如此鬼斧神工般的作品。
那些看似一气呵成、犹如一刀刻就的纹路,实则是经过无数次精心琢磨才得以实现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后世之人产生了种种误解和猜测。
汉代崇尚长生不老之学,以蝉不食他物,惟饮露水。
故或有人佩玉蝉,或有人置玉蝉于死者口中,名曰含蝉,意望死者得再生。
是以在汉代崇玉之世,玉惟王侯以上之等级方可拥有。
百姓若能拥有如此珍贵之物,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可能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仔细观察这只玉蝉,首先要考察的便是玉质的优劣程度,同时也涉及到制作工艺的高低水平。
通常来说,以质地温润的白玉或者色泽明艳的黄玉最为珍贵;而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的沁色,则被视为尊贵的象征;此外,如果玉蝉的造型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那么它的价值就更不可小觑了。
丁柏对着这对白玉蝉进行了详尽深入地研究。
只见这对白玉蝉微微沁染着一抹淡红色,这抹红色既不过于艳丽张扬,又不会显得过于骄矜自傲,反而透露出一种典雅高贵的气质。
让人看上一眼之后,便再也舍不得将目光移开,只想将其捧在手心里细细把玩观赏。
毫无疑问,这对玉蝉具有极大的售卖潜力和极高的收藏价值。
正所谓“古玉带红,价值连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丁柏看完之后,脸上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表情,只是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您打算把这件宝贝作价多少出售呢?”
那个男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六万块钱。”
丁柏随即拿起尺子丈量起来,经过一番测量,他发现这只玉蝉长度约为 6.6 厘米,最宽的地方则有 2.2 厘米左右。
然后,丁柏转过头来对男子说道:“您先稍微等一下,我去请我们老板过来跟您谈谈价钱。”
说完,丁柏转身离开了柜台,大约过了几分钟之后,米仁义快步走了过来。
米仁义先是认真地端详了一会儿这只玉蝉,然后抬起头看着面前的男子,询问道:“请问您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呀?”
男子连忙回答道:“我是山西临汾人。”
米老板颔首,双方经一番讨价还价,终以 3.6 万元成交一对汉八刀玉蝉。
交易完成后,男子拿着钱匆匆离开。
米仁义小心翼翼地捧着玉蝉,脸上满是笑意。
丁柏凑上前说:“老板,这次可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米仁义点点头说:“这玉蝉确实难得,不过来历还得好好查查。”
过了几天,米仁义找了行内几位老友一同鉴赏这对玉蝉。
其中一位经验老到的朋友仔细端详后,说道:“这玉蝉是真品,但我总感觉有些微妙之处。”
众人一听,心下一惊。
米仁义忙问:“老哥,有何微妙?”
那朋友缓缓说道:“你们看这沁色,恰到好处,但边缘处却更显自然,不像是人工伪造上去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商讨许久,最后得出结论这对玉蝉极有可能是“大开门”的。
米仁义回到古玩店后,看着丁柏,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年轻人,确实有几分本事。”
“能让那个自称临汾的男人如此高兴地离开,想必他在古玩鉴定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张玉萍给他多发点奖金,也是应该的。”
然而,在米仁义的内心深处,他不禁涌起一丝惜才之情。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那时的他也像丁柏一样,充满了激情和干劲,可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不禁感叹,命运为何如此不公,让丁柏如此轻易地获得了成功。
“让别人‘另眼相看’,这话说得好啊!”米仁义心中感慨道,“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丁柏这孩子,未来可期啊!”
但同时,米仁义也意识到,自己不能被兴奋冲昏头脑。
他明白,丁柏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努力和机遇得来的。
他应该从丁柏身上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并让它发扬光大,而不是一味地“胡思乱想”。
他拍了拍丁柏的肩膀,微笑着离开,心中对丁柏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同时,他也告诫自己,要保持谦逊,不断学习,才能在这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米仁义有理由相信,只要丁柏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丁柏也会像他一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丁柏看着米仁义离去的背影,心中“澎湃万千”。
他知道米仁义刚才“闪亮”的眼神意味着什么,既包含着欣赏,也夹杂着赞许。
丁柏默默回到柜台里,他深知在古玩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时,手机响起,是张玉萍打来的电话。“小丁啊,刚有个大收藏家听说了你的事,想邀请你参加一个私人鉴宝活动,报酬很丰厚。”
丁柏略作思考便答应下来。
然后走进米仁义办公室,向他汇报了这件事,因为他知道,没有米仁义,就不会有丁柏的今天,必须什么事都得向老板汇报。
在得到米仁义的答复后,就认真准备起来……
在准备期间,丁柏愈发刻苦钻研,他不想辜负大家的期望。
到了活动那天,现场珍品云集。
丁柏认真地鉴定着每一件藏品,他的专注和专业赢得众人赞赏。
就在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件看似普通的瓷器引起了丁柏的注意。
凭借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直觉,他断定这件瓷器是失传已久的珍品。
经权威验证后,丁柏再次名声大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