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省内新能源协作布局
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0章 省内新能源协作布局,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爱跳的小袋鼠,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能源协作布局
星城市夜色渐深。
而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潇湘省委办公楼,
一场极为关键的会议,正在悄然进行。
省委常委会专题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
总结星城市新能源产业推进经验,研究全省推广布局。
会议室气氛格外凝重。
赵建国端坐主位,目光如炬。
两侧是省委常委班子成员,
包括省长李尚民,常务副省长,省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省发改委主任等一众核心人物。
而李一凡,作为省委副书记,
位列赵建国之下,
却是今日会议的真正主角。
会议由赵建国亲自主持,开场白简短有力:
“星城市的新能源产业推进,是省委年初部署产业转型战略的一部分。
从目前调研组反馈情况看,
星城的试点,成效初步显现,干部体系、招商体系、产业链布局同步发力,值得充分肯定。
但也必须清醒看到,
星城市只是起步,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合力,构建系统竞争力。”
说罢,他看向李一凡:
“一凡同志,你来谈谈下一步的考虑。”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目光集中在李一凡身上。
李一凡缓缓起身,
声音平稳而有力:
“星城市新能源产业试点,是省委统一部署下的地方探索。
从试点效果来看,
高效招商、干部挂钩考核、项目全流程服务、产业链协同布局等机制,
初步打破了以往招商慢、落地难、产业碎片化、干部躺平化的问题。”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星城市一地推进,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难以抵御未来新能源产业剧烈竞争带来的冲击。”
“所以,我建议,
以星城市为龙头,联动岳西、江陵、衡州、昌州四地,
打造潇湘新能源产业协作带;
按照产业链条进行分区布局,
动力电池板块重点落地星城市与衡州,
智能电控与智能驾驶板块落地岳西与江陵,
轻量化材料、智能底盘配套体系布局昌州与星城腹地。
形成错位协作、梯度互补、共振发展的全省新能源产业体系。”
会议室内,有人皱眉,有人沉思。
省委秘书长第一个开口:
“一凡同志的思路很系统,
但推进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资源分配矛盾恐怕不好处理,
如何打破各地各自为政的惯性?”
李一凡早有准备,声音沉着:
“省委统筹,设立新能源产业协作推进领导小组,
书记亲自挂帅,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具体牵头,
制定统一招商标准、审批标准、项目引导标准。
财政专项资金按照项目落地实绩拨付,
对协作成效明显的地市,在干部选拔、资金支持、项目审批上优先考虑。”
赵建国闻言,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他敲了敲桌子:
“很系统,也很有操作性。
省委就是要打破地方本位主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