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6章 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夺冠,资本抢跑黄金十年,2024年行情,一360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 场景派 VS 通用派
场景派(中欧杜厚良):“工业巡检、特种救援等细分场景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00亿”;
通用派(永赢胡泽):“家庭服务机器人2030年市场超万亿,必须提前布局语音交互、情感模块”。
关键矛盾:产业处于“量产前夜”还是“技术幻灭期”?答案藏在两个指标中:
国内谐波减速器月产量突破10万台(当前为3万台);
特斯拉optimus周订单量超500台(当前未披露)。
四、散户生存指南:避开三大陷阱,抓住两类机会
陷阱清单:
伪概念股:2025年新增“机器人业务”企业超80家,但90%营收占比不足5%;
估值黑洞:部分企业pE超100倍,但研发投入资本化率超50%(如某视觉公司);
技术神话:宣称“颠覆传统方案”却无专利储备(如某磁悬浮关节企业0项发明专利)。
机会地图:
“卖铲人”逻辑:
高壁垒硬件:精密齿轮(国产化率<20%)、力矩传感器(单机价值量3000元);
隐形冠军: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市占率25%)、凌云光(机器视觉检测设备)。
场景爆发逻辑:
工业场景:AGV搬运机器人(宁德时代已部署2000台);
to b服务:手术机器人(微创机器人拿下欧盟认证)、核电站维修机器人。
五、终极预判:2025-2030年的五个产业剧本
2025年:工业场景爆发(市场规模300亿),但家庭服务机器人遇冷;
2026年:特斯拉optimus全球销量破10万台,供应链公司出现首个千亿市值企业;
2027年:双足运动算法突破,人形机器人跌倒率降至0.1%,保险巨头推出专项险种;
2028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率达5%,小米、美的等家电巨头入局;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破万亿,诞生3-5家“机器人时代的宁德时代”。
结语:在泡沫与革命之间寻找“安全绳”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残酷真相是:99%的概念股将消失,但剩下的1%会创造历史。对于投资者,当下最理性的策略是:
长线持有“高壁垒硬件+场景龙头”;
远离“三无概念股”(无技术、无产能、无订单);
在2025年q3量产数据披露前,保留30%现金防御估值回调。
你认为人形机器人会先取代哪些职业?,点赞前三名送《机器人产业链深度图谱》;关注并私信“机器人10强”,获取机构最新调研的核心标的名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