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这虫子好厉害
萝卜头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章 这虫子好厉害,刘天仙给我生下小奶包,萝卜头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同时,众人还发现他拥有强大的真空生存能力。
就算面对零下一两百度的超低温真空环境,它也能生存的很好。
“这简直就是天生的太空生物啊!”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已经麻木了。
眼前这只生物的存在,几乎颠覆了他们多年来建立的三观。
一直以来,他们认为拥有这种能力的生物最多也就只有水熊虫一种,但水熊虫的体型实在太小。
只能当做研究,根本不可能给他们产生任何作用。
可眼前这只虫子的存在,却一下子让他们想到了很多事。
“其实相比起这个,或许另一件事情更让你们有兴趣。”李昶看着众人一脸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微微一笑。
所有人在听到他的话后都愣住了。
显然没想到李昶居然会这样说。
一时间都有点愣神。
“难道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事?”
也不怪江教授会这样问,实在是因为如今他们能想到的测试方式基本上都用了个遍。
得出的结论也让他们感到非常惊喜。
但如今,李昶却说这根本不是全部。
这就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一个个站在原地,抓耳挠腮,却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还有什么方面没测试完。
看着他们的表情,李昶笑了笑,也没多言。
然后旁边不远处的桌子上拿我放在坐在角落上的水仙花。
干净的水仙花装在一个瓶子里,底部装满了鹌鹑蛋大小的白色鹅卵石看起来很漂亮。
李昶也没废话,直接让那只大虫张开嘴。然后就把鹅卵石连同水仙花一起倒进了它嘴里。
“这……”
所有人面面相觑。
同时也意识到一件事情,这只虫子似乎还真不简单。
且不说它居然能吃下有毒的水仙花,光是吃下那么多白色的鹅卵石就足以让人把眼珠子瞪出来。
“它……它居然能吃石头?”
“是啊,这只虫子居然能吃石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
“老天爷啊,这只虫子到底是什么来历?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能吃?”
“耐高温高压、强碱强酸、力量很强、可以吃石头、能在真空中生存,这只生物难道真的来自太空?”
如今,众人只能想象这只虫子是来自外太空,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这只虫子应该是出自哪里。
毕竟这种能力太过离谱。
就算所有人亲眼所见,也忍不住直揉眼。
有些人甚至毫不犹豫的在自己脸上扇了两巴掌。
“好了,你们也不用这么难以置信,这种事情还算比较正常,大家知道就行了。”
看着所有人震惊的表情,李昶脸色平静。
就好像根本没把这种事情放在心上。
“现在你们可以想想,如果把这样的生物放到太空上的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说完,李昶对着旁边的大虫做了个手势。
然后这只虫子竟然就当着所有人的面在地上翻了个滚。
接着又再次站起来,趴在李昶面前。
乖巧的样子要是披上毛的话,估计真和哈士奇差不多。
让人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只本应没有智商的虫子。
事实上,科研人员在这只虫子的大脑当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脑组织。
说明这种虫子已经发展出了非常发达的神经系统。
“这……”
“现在目前看起来这种虫子或许可以进行太空矿产开采。”
“对。可以让他们帮忙开采太空中的各种金属。这样就可以免除我们很多材料问题。”
“或许可以让他们帮忙在月球表面挖掘洞窟,用以后续人员生存。”
“这种虫子放在战场,或许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生物兵器。但就是不知道好不好控制。”
众人看着李昶面前的大虫,纷纷点头。
如今的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确定,这只虫子的存在将会彻底改写现如今的生物史和是进化史,同时,也将对整个人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其中种花家将在这里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好处。
“这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保证这虫子非常听话。”说着李昶又对着面前的虫子招招手。
然后指挥这只虫子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令人意外的是,这大虫居然知道倒茶的顺序。
以至于整个过程,所有专家都看的目瞪口呆。
直到大虫把李昶需要的茶水端到他面前,其他人这才深深的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天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是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若不是这件事情,就眼睁睁发生在自己面前,所有人又如何相信一只虫子居然会给人倒茶?
这他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好不好?
“怎么会这样?难道他的智商已经这么高了吗?”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搞不明白。
毕竟在他们认知当中,一只虫子的智商,绝对约等于无。
而眼前这只大虫却让他们这样的观念彻底颠覆。
然而,这些人并不知道,大虫之所以可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受到了母虫的指示。
也就是说,这只大虫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母虫的指示下一步步完成的。
相比起母虫来说,这只大虫的智商还真如同没有一样。
但有了母虫意志的加持过后,这只大虫所能完成的事情就变得异常复杂。
“也就是说,这只虫子是可以完成一些复杂任务的。”江教授看着眼前的虫子,满脸兴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让这只虫子完成太空基地的前期建造工作。”
“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
站在江教授身边,另一个老人也是这样摸索着下巴说道。
“只要能完成前期建造工作,后期就只用直接把这种设备搬进去,就能直接使用,将会延续我们很多不必要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大规模建造。”
“各位,你们有没有想过另外的问题。”这时,其中一个30岁左右的助理研究员站了出来“月球距离蓝星38万公里,最远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40万公里。在这么远的距离,我们如何给这些虫子传递建造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