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直播的记者招待会,禁卫军,哈拉和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皮特黄开始了他的翻译,记者们带着万分震惊的心情,快速记录着。
随着皮特黄翻译的结束,整个多功能厅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冷场,无人再举手提问,更多的人在低头速写着。
的确,戈辉说的这四点,给这些记者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记者招待会,这根本就是在赤裸裸地发表战争宣言。
短暂的冷场之后,先一步完成速记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右手,紧接着又有六人举起了右手。
经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特区外事局长锡良老先生的同意,那名最先举手的记者站了起来,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话筒。
“尊敬的总督阁下,下午好,我是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罗伯斯,我是第一次来大清,来到您治下的北方经济特区。虽然战争气氛弥漫,略显压抑,但依然能看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气象,行人面色红润,健康有朝气,完全不像长城以南的地方,说明总督阁下治理有方。”罗伯斯一上来,先夸了一阵,然后才说出了他的问题:“我想问的是,总督大人,这场战争,您想打多久?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现在来之不易的特区经济。谢谢,我问完了。”说完,把话筒递还给了工作人员。
皮特黄开始了他的翻译,罗伯斯用的是英文,所以他需要把罗伯斯说的话,翻译成汉语。
戈辉当然能听懂英文,但是他需要照顾听不懂英文的人,需要等皮特黄翻译完。
“首先,我要谢谢你的夸奖,也希望你在我的经济特区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了解一下,什么是不需要向外国掠夺的发展方式,资本的原始积累,不一定非要掠夺他国的财富。”戈辉对罗伯斯的夸奖表示了感谢。
“关于这场战争,究竟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用做决定,过去是由桂太郎决定,现在是由西园寺公望决定,以后是由日本将来的什么首相,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戈辉再次套用了伟大领袖说过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大清,穷是穷了点儿,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人的,有无数愿意为保卫国家而甘愿牺牲的人,包括我本人在内,在必要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戈辉的气势,也是对禁卫军,对整个特区,发自心底的自信。
皮特黄的翻译也非常完美,完全契合了戈辉所要表达的意思。
记者们也从戈辉的回答中读出了戈辉对这场战争的决心。
下一个被选中提问的是一位二十几岁,略显腼腆的年轻人,他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直接开始了他的提问。
“总督大人下午好,我是前几天刚刚在朝阳成立的《朝鲜独立报》的记者,也是主编,也是报社的唯一出资人,我叫安重根。”安重根用汉语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十分肯定地说道:“我相信禁卫军能打败倭国人。我想问的是,在禁卫军打败倭国人之后,会不会帮助朝鲜复国,把倭国人赶出朝鲜。因为朝鲜在以往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央王朝的藩属国,一直受到中央王朝的保护,也不只一次,与中央王朝共同抗击过倭国人,打败过倭国人,朝鲜依然是大清的藩属国,希望总督阁下能帮助朝鲜赶走倭国侵略者。谢谢,我说完了。”
安重根居然一直称日本是倭国,在场的日本人早已经横眉冷对了,但是却不敢有任何造次,因为这里是戈辉的总督衙门。
戈辉笑了,但他依然要等皮特黄翻译完了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安重根是哪里冒出来的,他瞥了一眼站在会场边缘,角落里的特区安全内务部主任谭伟,眼神里表达了丰富的意思。
谭伟心领神会,他开始注意这个安重根了,朝鲜?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啊!应该是禁卫情报局才对吧!
等皮特黄翻译完之后,戈辉淡淡地说道:“正如你所说,在以往的历史中,朝鲜一直是我中央王朝的藩属国,禁卫军作为大清国的武装力量,在太后和皇帝陛下允许的情况下,保护藩属国当然义不容辞。”戈辉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况且……”戈辉起身,抬手指着东北亚大地图,朝鲜的位置,然后饶有兴趣地说道:“朝鲜与我大清山水相连,与我北方经济特区相连,文化上还有更深的联系。朝鲜半岛有很多优良的海港,这些都是发展海外贸易的先决条件,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这些都是利益所在,我想这也是倭国占领朝鲜的目的之一。”
戈辉的目光扫视了全场,目光在日本记者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然后就收回了目光。他继续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能让生死大敌握手言和,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也只有利益,才是最坚实的纽带。抛开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抛开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单单就为了那些优良的海港,丰富的渔业资源,禁卫军绝不会忽视朝鲜,没有人和钱过不去。”戈辉向皮特黄轻轻点头:“我说完了。”
“谢谢总督大人,希望大人看在港口利益和渔业资源的份上,帮帮朝鲜。”安重根恳切地说道,内心中却是一片苦涩,他怎么也没想到,戈辉居然会如此的敷衍。
戈辉没有回复安重根的话,只是递给皮特黄一个眼神,皮特黄立即开始了他的翻译工作。
接下来的提问,把机会更多的给了大清的记者,戈辉的回答也让大清的记者们非常满意。
日本记者一直没有得到提问的机会,当然,他们也很有自知之明,举了两次手之后,就没有再举手。因为他们知道,举手也没用,今天的主持人,那位一贯以风格强硬着称的外事局长,根本不会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当然了,别的记者已经把他们最想问的问完了,也听到了戈辉的回答,他们要做的就是回去尽快的整理出来,然后发回日本。
记者会开了近两个小时,会后举行了招待晚宴,款待了参会的记者朋友。
席间,外事局长锡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特区政府今后会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把特区的政策更广泛地宣传出去,特区欢迎全大清的老百姓来特区谋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