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死讯之后(三),禁卫军,哈拉和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嗯——”宁远侧着头,想了一下又道:“或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专门去管这些事情。把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都管起来,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严格地执行。”
“很好,非常好!”戈辉直接说道:“我总体上同意你的想法,我觉得你的想法非常好,回头你再好好想想,进一步完善一下,快点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就像你说的,宣传喉舌,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人手中。”
“嗯,这两天,我好好想想这个事情。”宁远立即答应。
“你昨夜就没睡,今天又忙了一天,早点休息吧!”戈辉拍了拍宁远的肩膀,催促道:“快点回去吧!”这已经是戈辉第三次催促他回去休息了。
“对了,德国大总参谋部的高级别军事代表团,是否来我们特区访问,应该就在这两天确定。”宁远说完,从沙发上站起来:“我要回去睡觉了。”
“来,我们就好好招待,不来,我们难得清闲。”戈辉无所谓地说道。
看着宁远离去,戈辉拿起这份汉语版的《朝日新闻》,思考着应该怎么反击。
19日凌晨3时,三名少尉军官分别出现在《朝阳日报》《东北商报》《禁卫军报》的印刷厂。要求三家报社立即修改版面,将头版头条放上“红楼一号”的文章。
19日上午,《朝阳日报》《东北商报》《禁卫军报》,同时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署名“红楼一号”的文章《日军就是一只纸老虎》。
配图是一只黑白毛色,黑耳白脸黑眼圈的动物,确穿着禁卫军的迷彩马甲,长而锋利的爪子,撕开日本国旗,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里面血红的舌头,白森森的牙齿,相当的吓人。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倒是有几名法国记者觉得好像是在哪里见过,叫什么想不起来了。
昨晚已经入住政府宾馆豪华套房的慈禧太后,此时正在听李连英读“红楼一号”的文章《日军就是一只纸老虎》:
自从我军与日军开战以来,特区内部一直杂音不断,有一些人甚至公开反对我们与日军开战,说我们是在自毁长城,认为我们与日本与俄国,实力相差悬殊,不应该参与日本与俄国的战争,应该通过外交调停,平息战争,达到目的。
我想说,这种想法,非常幼稚,非常可笑。更有可能是别有用心,良心大大滴坏了,屁股根本没有坐在我们这一边。目的就是在涨敌人的士气,灭我们自己的威风。我们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必须认清现实,放弃一切幻想,敢于同他们斗争、敢于去夺取胜利。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不但必须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必须打败日本侵略者,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攫取我们的土地,霸占我们的家园,迫害我们的百姓。如果不能打败他们,我们将失去整个东北,失去我们热爱的家园,从此成为他们的奴隶,特区的前途也将被断送,长远的规划也将成为泡影,现在拥有的一切也将被他们抢走。
我们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是因为我们自己能够生产武器弹药,不会受制于人,更有广大特区百姓支持,热销的战争债券就是证明,这是我们禁卫军的优势,是可以不断扩大的优势。日本人发动的侵略战争,必然会遭到全大清百姓的反对;东北禁卫军发起的反侵略战争,必将获得全大清百姓的支持。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无数万的劳苦大众,属于民众支持的东北禁卫军。禁卫军由无数民众组成,是无数民众的亲兄弟,禁卫军愿意为扞卫民众的利益,流尽最后一滴血。
现如今的日本,财政枯竭,民生凋敝,根本无力再向东北增兵。英美也停止给日本输血,补给线也被我军切断,五天血战,日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粮食弹药所剩无多。现在的日军,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表面看起来依然很可怕,实际上早已外强中干。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所有人,日军的末日就要到了,占领奉天,是日军遥不及的梦想。
现在,我们的奉天防线上有11个师,辽阳3个师,本溪3个师,各种补给还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就在昨天下午,禁卫文工团,还在奉天防线上举行了大型的慰问演出,我军的形势一片大好,已经完成了对奉天外围日军的包围,打赢东北日军指日可待。他们在报纸上自诩的先进国,民族优秀,平蛮攘夷,推行王化,东亚共荣,这不过是他们临死前的最后呻吟罢了。
在旅顺,死在他们屠刀下的五万多冤魂,都还在天上看着呢!此仇不报,我禁卫军就不配在东北存在,就没资格自诩是东北百姓的禁卫军。
该死的日本人,等着决战吧!
慈禧太后听完李连英的朗读,陷入了沉思。风烛残年的她,早已过了热血沸腾的年纪,但依然被这热血文章激起一片波澜。
这个署名“红楼一号”的人是谁呢?是那个叫宁远的人吗?宁远是“红楼一号”吗?是戈辉?难道戈辉没死?
何止是慈禧怀疑,所有看了报纸的人都这么怀疑。
19日,早上8点,特区广播电台《第一时间》也播报了红楼一号的文章,进一步加深了对戈辉生死的怀疑。更多的人主观的认为,红楼一号应该就是戈辉,肯定不是宁远。虽然总督衙门废墟就摆在那里,死了很多人,戈辉也不是神,但是他们就认为戈辉还活着,还是不愿意接受戈辉已死的事实。
就在所有人都在怀疑戈辉生死的时候,戈辉却坐在红楼的茶室里悠闲地喝茶,一边翻看着十几份履历。
“有满意吗?我可是挑了半天呢!身高、长相、家世、受教育程度,一个都不能少。”宁远端着小茶盅说道。
“暂时就他吧!”戈辉捏着一张相片,看了一会儿说道,然后把相片推向宁远。
“兰方舟?总政治部军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宁远诧异道:“为什么不是宋元?他应该是这些人里最优秀的吧!还是红楼调查室副主任,能力绝对没问题。还有联琇,总后勤部的驻厂军代表,做事认真细致,最重要的是帅气。”
“怎么,有问题吗?”戈辉也诧异道:“你要给我指定人选是吗?早知道你要指定,我还选什么呀?”
“问题倒是没有,选谁是你的自由。”宁远摆手,一脸苦笑地说道:“只不过,兰方舟书卷气重了一些,沉默少语,略显古板。我把他放进来,只是因为他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仅此。”
“暂时先让他试试吧!不行再换。”戈辉并没有改变主意。
“反正是你的副官,我没意见。”宁远没有再劝说,随手从文件夹里拿出几份电文:“看看吧!都是关于你的求证电文。”
“怎么,这些电文你处理不了?”戈辉略显惊讶地问道。
“戈锋、戈锐的电文。”宁远说着把电文推向戈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