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挫折不后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获得批文,回到古代积功德,遇挫折不后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志将今日议事经过娓娓道来,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起初县丞大人确实颇有顾虑,拍案直言道:'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民间富户居然会主动请缨修筑河堤,莫不是另有所图?不会要借机会盘剥灾民吧?'\"他模仿着县丞严肃的语气,随即又展颜一笑。
\"待我说明张家兄弟正是先前赈灾义举的发起人,也是主要捐资者时,诸位大人的态度才有所缓和,毕竟...\"陈志脸上露出自豪之色,\"正是因张家兄弟的善举,我吴城县在南江府各属县中赈灾最为得力,连知府大人都多次褒奖。\"
陈志继续说着今日会议的情况,原来在陈志解释张华的身份后 ,其他县衙的属官已经有所意动,不打算反对了。就在此时,又有一名衙役匆匆送来一份加急文书。陈志展开一看,顿时喜形于色:\"诸位且看!这是朝廷发来的嘉奖令,特意表彰我吴城县赈灾有功!\"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那烫金文书上,工部大印鲜红夺目,字里行间尽是褒奖之词。县丞激动得连茶盏都打翻了,颤声道:\"这...这可是直达天听的殊荣啊!\"
陈志环视众人,正色道:\"诸位大人,此次朝廷嘉奖,提出修河堤的义人张华功不可没。若非他当初倡议赈灾,又慷慨解囊,何来今日之荣?\"
众官员闻言,再无异议。县尉第一个表态:\"张华高义,下官佩服。这河堤之事,下官愿全力配合,我愿亲自督办民夫调派之事。\"主簿也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张公子但有所需,县衙必当支持。\"
就这样,在一片赞叹声中,修筑河堤的议案顺利通过。陈志当场签发了调派民夫的文书,又特意嘱咐:\"传令各家,选派子弟务必精干。若有推诿搪塞者,本官定不轻饶!\"
陈志说完会议详情后,从袖中取出两份朱批文书,鲜红的官印格外醒目。他含笑将文书递给张华:\"张家兄弟,这份是修筑河堤的批文,这份是展销会的许可。师爷急赶出来的,墨迹都还未干透呢。\"
见张华恭敬接过,陈志捋须续道:\"至于征调大户子弟一事...\"他眼中精光一闪,\"本官已命人向各家下了严令,三日内必须选派精干子弟前来应差。如今天灾当前,容不得他们推诿搪塞。\"
说到这里,陈志压低声音:\"不过贤侄放心,衙门只让他们派出三几个人手进行‘监工’事宜,并没有向他们索取银钱。那些大户听到不用出钱,必会大力配合的。\"他拍了拍张华的肩膀,\"你只管放手去干,若有哪家敢阳奉阴违,自有本官为你做主。\"
张华闻言,心中大定。他小心收好文书,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脸上掩不住喜色,向陈志拜谢:\"大人如此周全,学生实在感激不尽!\"
正欲拱手告辞,陈志却一把拉住他的衣袖:\"张家兄弟且慢!今日定要留下用顿便饭。\"陈云也凑过来,拍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帮腔:\"就是!平日尽吃张兄的,今日也该让你尝尝我家的厨艺。\"他眉飞色舞地比划着:\"不是我夸口,我们家厨子的手艺,保管让你能吃多几碗饭!\"说着又促狭地指了指门外:\"就因为太好吃,才把兄长的两个孩子都喂得白白胖胖的。\"
陈志闻言,没好气地白了弟弟一眼——这家伙光会说侄儿,也不瞧瞧自己那圆滚滚的身材。不过他懒得与陈云计较,爽朗一笑,直接挽起张华的手臂:\"走走走,莫听这小子胡诌。不过我家老何做饭确实是一绝,贤侄今日定要尝尝。\"
三人说笑着穿过回廊往膳厅走去,张华望着廊下摇曳的灯笼,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清楚地记得,数月前陈老爷子洗尘宴时,自己还是个只能在宴会厅外候着的送蛋糕人。那时自己站在檐下,听着里面推杯换盏的欢笑声,连门廊都进不去,只能等丫鬟出来接应。
如今却已是另一番光景——不仅与县令把臂同行,更成了内宅的座上宾。张华低头看了看手中尚带墨香的批文,又望向前方灯火通明的膳厅,恍如隔世。那时的他,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在一县之尊家中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