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合适的时机
抓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3章 合适的时机,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抓挠,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炉火不仅仅照亮了军营,也逐渐温暖了雍凉的千家万户。
军事工业的发展,如同一个强大的引擎,在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同时,也开始将技术的红利,悄然“溢出”到民用领域,为雍凉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田间地头的农夫们。
随着炒钢法的成熟和钢铁产量的提升,工坊开始有余力,将一部分优质钢材用于制造农具。
路绍改良设计的曲辕犁,用上了坚韧的钢制犁头,不仅更加省力,翻耕土地也更深、更细。
过去需要几头牛才能勉强拉动的硬地,现在一头壮牛就能轻松应对。
钢制的锄头、镰刀,更加锋利耐用,不易卷刃缺口,大大提高了农田耕作和收割的效率。
老农们抚摸着手中崭新的钢制农具,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这新家伙,可真带劲!”
“以前一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半天就弄完了!”
“省下的力气,还能多开垦几分荒地呢!”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民生改善最直接的体现。
而冶炼技术的进步,也惠及了其他手工业。
更坚固的铁斧、铁锤、铁锯,让木匠和石匠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一些简单的铁制生活用品,如铁锅、铁钉、门轴等,也因为原料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升,开始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纺织领域,同样迎来了变革。
虽然路绍设想中的“自动纺纱机”还遥遥无期,但工匠们利用更精密的齿轮和杠杆原理,对现有的手摇纺车和织布机进行了改良。
新的纺车转速更快,纺出的纱线更均匀。
改良后的织布机效率更高,织出的布匹也更密实、更平整。
虽然距离大规模生产还有距离,但布匹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不仅满足了军队日益增长的军服需求,也让市场上布匹的价格有所下降,普通百姓也能更容易地添置新衣。
玻璃,这种曾经只属于王公贵族的奢侈品,也开始以一种更亲民的姿态,出现在雍凉。
虽然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依然复杂,成本高昂,但一些富裕的商人和官员,已经开始尝试用它来替代窗户上的糊纸或明瓦。
明亮通透的玻璃窗,极大地改善了室内的采光,也成为了身份和财富的新象征。
而更易于制造的玻璃杯、玻璃镜子、玻璃油灯罩等小件物品,则迅速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它们晶莹剔透,造型别致,深受喜爱。
林羽甚至授意,将一批制作相对精美的玻璃器皿,作为雍凉的特色商品,交由商队带往外地销售,换取了不菲的利润和稀缺物资。
水泥的应用,则更加广泛和基础。
除了加固城防和桥梁,这种神奇的“神仙土”,也被用于修建一些重要的民用建筑。
新落成的平西学堂的部分校舍,就采用了水泥砌筑的墙体和地面,显得格外坚固和整洁。
一些新建的粮仓和官衙,也开始使用水泥来加固地基和墙体,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和防火防潮能力。
甚至在一些水利工程的关键部位,如水闸、渡槽等,也开始尝试使用水泥进行浇筑,其效果远胜传统的砖石结构。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出现,不仅仅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催生了新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煤炭的开采和运输,需要大量的矿工和脚夫。
钢铁的冶炼和加工,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学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