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丝膝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朝会(十二),开局:召唤锦衣卫,肉丝膝枕,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严焕道:“经查,各地粮仓失火确系人为。雍州豪族陈家勾结官府,以沙土充粮,中饱私囊。为掩盖亏空,趁钦差将至之际纵火灭迹。现已追回粮食八十万石,抄没赃银二百余万两……”
李景炎微微颔首:”准奏。”
户部尚书踏出一步,袍角扫过青砖,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陛下,度田令在京兆府陈宁三县试点已有成效。清查出隐田十二万顷,安置流民千百余户。这是详细奏报。”他双手呈上一本厚厚的册子,册页翻动间,似有墨香飘散在殿内。
李景炎接过册子,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封皮,随即一页页翻看。随着阅读,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殿内众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大气都不敢出。
“陈宁知府是谁?竟能如此之快的完成丈量。”李景炎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探究。
(大明府征召人物:汤显祖: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时,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抑制豪强、打击盗贼、废除苛捐杂税等,还鼓励百姓发展生产,使遂昌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回陛下,是新任知县汤显祖。”户部尚书偷偷瞄了一眼皇帝的脸色,心里暗自揣测,陛下分明就是明知故问,却还故意发问,想必是对这汤显祖极为看重。
他连忙接着说道:“此人乃陛下亲点的‘特才’,到任后日夜不休,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一同丈量土地,不畏豪强阻拦,方才如此迅速地完成任务。”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脸色微变。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官员,既非科举正途出身,又无世家背景支撑,却个个能力出众。
短短半月,就在地方打开局面,做出一番成绩。更可怕的是,他们对皇帝的命令言听计从,似乎只对皇帝一人效忠,这让朝中那些靠家世和资历上位的官员,心中隐隐生出不安与警惕。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之时,兵部右侍郎着头皮出列,额头上已沁出细密的汗珠:“陛下,军改事宜……遇到些阻碍。巡卫所老将抵触新制,特别是废除世袭武官一条……”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每说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哦?”李景炎眯起眼睛,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具体说说。”他微微前倾身体,殿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兵部右侍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凉州府指挥使程老将军说……说这是要断将士们的根。朔方卫甚至有士兵哗变,虽然很快平息,但军中人心惶惶,许多世袭武官都对此不满。”他越说声音越小,生怕一个不小心触怒龙颜。
“程老将军?”少年皇帝突然冷笑,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就是那个让亲兵穿着绸缎操练,自己坐着轿子‘巡营’的老爷兵?”
此言一出,殿中几位武将忍不住笑出声来。他们平日里就对程勇这种不作为的行为颇为不齿,此刻见皇帝当众揭穿,心中暗爽。而兵部右侍郎则尴尬地站在原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陛下明鉴。但军中像程老将军这样的世袭军官不在少数,若强行推行军改,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骚乱。”
“传旨。”李景炎突然起身,玄色龙袍在晨光中泛起冷芒,周身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程勇革除军职,即刻全家押解进京问罪。”他的话语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季海生在一旁暗自点头,心中对皇帝的果断颇为赞赏。但更让老臣们心惊的是皇帝对军情的了解程度——连一个曾经的边关老将的生活细节都了如指掌,这说明皇帝在军中必定安插了眼线,对朝堂内外的一切都有着严密的掌控。
“陛下圣明!”锦衣卫同知朱雀突然出列,声音洪亮,打破了短暂的寂静:“臣有本奏。”
李景炎微微颔首:“准奏。”
锦衣卫同知朱雀上前一步,神情严肃:“锦衣卫查获雍州陈氏与朝中官员密信往来。他们提到‘若度田令全面推行,各家将损失惨重’,还提到……提到要‘清君侧’。”
“好个‘清君侧’!”少年天子怒极反笑,眼中寒光闪烁,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朕倒要看看,他们准备清的是谁!爱卿,名单?”
朱雀呈上一卷竹简。李景炎展开细看,随着目光的移动,眼中寒光越来越盛。当他目光扫过殿中某位官员时,对方竟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陛下!臣冤枉啊!”崔浩面如土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臣只是收过陈家几幅字画,绝无……”他语无伦次地辩解着,声音中充满了恐惧。
“朕还没说是谁呢。”李景炎轻飘飘一句话,如同一记重锤,让崔浩如坠冰窟,瘫倒在地。少年天子缓缓卷起竹简,话锋突转:“度田令该扩大试点了。季相以为如何?”
季海生心头一震,知道这是要自己表态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回到当下:“老臣以为,可再添豫、扬二州。但需派重臣坐镇,以防地方豪强与朝中势力勾结,阻碍政令推行。”
“好。”李景炎打断道,语气坚定,“便命况钟,领豫州,另调姚崇去扬州。这两人配合默契,定能不辱使命。”
(大唐府征召人物: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他在唐玄宗时期,提出了“十事要说”,包括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减轻税赋等,为“开元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明府征召人物:况钟:曾任苏州知府时,严惩贪官污吏,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他还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使苏州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又是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特才”!季海生暗暗咬牙,一下又见缝插针了,不过陛下安排的人确实个个能力出众,这着实见鬼了!
他不得不拱手称是。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皇帝已不动声色地织就一张人事大网,将朝堂内外牢牢掌控在手中,而自己这些改革派老臣,在皇帝的布局中,真正的变成了一群马前卒,终究是一代新人换旧人。从今日自己了解的这些官员来看,能力是不缺的,缺的便是对当地人情风物关系的了解不足。
“陛下。”一直沉默的大理寺右少卿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忧虑:“京城各地牢狱已,又人满为患,是否该……”
“准,三司尽快核实,轻罪者罚役赎罪,重罪者……”李景炎目光一寒,语气冰冷如霜:“即刻问斩。”
他的话语如同寒冬中的北风,凛冽刺骨,让殿内众臣又又又再次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铁血手腕。
? ?问一下,包拯和海瑞那条,查盐税的支线的内政过程要不要写,还是直接带过?直接来个结果。
?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