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魔都大手笔,星逸银行?
无醉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1章 魔都大手笔,星逸银行?,王叔 我老公还在客厅,无醉春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魔都大手笔,星逸银行?
当下IBM的45纳米工艺技术,中芯国际还没成功引入,星逸半导体自研的40纳米技术,就研发成功,并且实现量产!</p>
那中芯国际还搞个毛的45纳米?</p></p>
何况IBM要三成利润,也不是中芯国际可以接受的。</p></p>
即便接受了,也没意义。</p></p>
星逸半导体40纳米量产,中芯国际的45纳米根本没多少竞争力。</p></p>
如此一来,魔都的晶圆厂,的确是完了。</p></p>
如今被星逸半导体看上,那想不卖,都不行了。</p></p>
毕竟中芯魔都12英寸晶圆厂,虽然名义上是中芯国际的,实际上的大股东却是国企和官方。</p></p>
大股东开口,魔都高层出面……</p></p>
这局面怎么看,都不是中芯国际可以拒绝的。</p></p>
更主要的是,对方说的是买,不是抢,会给钱!</p></p>
这让张文心里好受了不少。</p></p>
没办法,中芯国际太缺钱了,连年亏损,负债累累,都快揭不开锅了。</p></p>
借银行的钱,都是带利息的,那么多负债,光是利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p></p>
若是把魔都晶圆厂卖了,换成钱,缓一缓也不是不行。</p></p>
如此一来,再建一个新厂,等到40纳米工艺搞定了,再投产,也算是及时。</p></p>
总比现在有厂,没有40纳米技术,只能做65纳米,55纳米,好的多。</p></p>
毕竟用这么先进的产线,生产65纳米的存储芯片,实在是浪费。</p></p>
现有的订单,转到8英寸小厂都没问题。</p></p>
在晶圆量产领域,12英寸的晶圆厂主要用于生产逻辑芯片这种高端芯片。</p></p>
至于低端的存储芯片,8英寸的晶圆厂足够了。</p></p>
赵老见张文沉默,笑说:“放心,这个魔都晶圆厂,你们投资了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绝不会让你亏本。”</p></p>
周老也道:“整个魔都12寸晶圆厂,月产能2.5万片,加上拿地,建设,设备,你们总共投资了100亿,这样,我让星逸半导体给你们120亿!”</p></p>
‘能赚20亿!’张文叹了口气:“这事也不是不行,但是……得加钱!”</p></p>
周老:“……”</p></p>
赵老:“……”</p></p>
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好,你说要多少钱!”</p></p>
张文想了想,要多了,肯定不现实。</p></p>
魔都晶圆厂月产2.5万片晶圆,也就是小型晶圆厂,从头建一个,按照当下成本总投资也就130亿左右。</p></p>
他们只花了100亿,是因为建得早,六七年前的成本可比现在便宜得多。</p></p>
如今多卖点也是好事。</p></p>
“这样吧,就按130亿来,重新建这么一个晶圆厂,也得130亿!我的设备可都新的,准备上45纳米工艺的。”</p></p>
周老点点头:“可以。两个方案,方案一,130亿现金。方案二,120亿现金,再给你一个两倍面积的地皮,建新12英寸晶圆厂。”</p></p>
两倍面积的地皮,就得20亿,方案二相当于140亿。</p></p>
张文笑着开口:“领导,120亿+三倍面积的地皮吧,我们中芯国际也想做大做强!”</p></p>
“行,那就120亿现金+价值30亿的土地,多出的,就当补偿了。”周老爽快应下。</p></p>
“谢谢领导。”张文心情大好,原本阴霾的心情都一扫而空,这笔买卖赚大了!</p></p>
100亿投资,套现120亿+30亿的工业用地,相当于150亿,净赚50亿。</p></p>
‘要不以后我不造芯片了,就建晶圆厂,然后倒手卖给王逸?’</p></p>
‘这似乎也不是不行!’</p></p>
张文都被自己的天才想法,给震撼到了。</p></p>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p></p>
现在星逸半导体成了香饽饽,各大一线城市都抢着引入星逸半导体建厂,后续根本不缺晶圆厂了。</p></p>
周老看着张文不太对劲的表情,皱了皱眉:“你又在想什么?”</p></p>
张文摆了摆手:“我在想怎么和股东说,这事得股东会表决。”</p></p>
“呵呵,我相信你的能力和手段。”周老微微一笑。</p></p>
当下中芯国际有三派势力。</p></p>
第一派是内地派,中芯国际大股东,以官方和国企为主,想要借中芯国际来扶持内地半导体产业发展。</p></p>
第二派台岛派,掌握实权的高管,想着中芯国际迅速国际化,做大做强。</p></p>
第三派外资派,以实现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众多外资企业。</p></p>
最后大陆派和台岛派各退一步,又得到外资派支持的张文,成为新任董事长。</p></p>
一向善于平衡各方关系的张文,能力出众,未来几年就逐步平息了中芯内斗,也为多年后引入梁老,让中芯国际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p></p>
对于张文的能力,周老很是放心。</p></p>
若是换了别人,这事难成。</p></p>
但张文出面,那就彻底稳了。</p></p>
第二天,中芯国际召开了董事会。</p></p>
张文叹了口气:“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好的消息,大家先听哪个?”</p></p>
“不好的消息吧,省得大喜大悲。”一位股东笑说。</p></p>
“好,不好的消息就是,咱们魔都的12英寸晶圆厂被人盯上了,想买!并且有高层施压,基本上不得不卖。”</p></p>
众人一阵沉默:“……”</p></p>
各大股东的心思也都完全不同,但很多人都有些憋屈。</p></p>
内地派早就收到了指示,还算平静。</p></p>
“过分了吧?谁啊,敢抢我们的晶圆厂?”</p></p>
“中芯国际乃是内地半导体龙头,谁有这么大的面子?有这么大的胆子?”</p></p>
“缺晶圆厂,自己建,抢我们中芯国际的晶圆厂,算什么意思?”</p></p>
“士可杀不可辱,绝不能卖!”</p></p>
……</p></p>
“好消息是,对方给的价码很高。我们投资100亿建的魔都晶圆厂,可以拿到120亿现金,以及价值30亿的地皮,完全可以建一个三倍面积大的新晶圆厂!”</p></p>
闻言,原本破口大骂的台岛派股东,脸上的表情都变了,嘴里的话语也都变了:</p></p>
“100亿的晶圆厂,换来价值150亿的回报,貌似也说得过去。”</p></p>
“是啊,50%的投资回报率,咱们中芯国际赚了。”</p></p>
“而且价值30亿的土地,完全可以让我们扩建三倍。”</p></p>
“120亿的现金,也能让我们渡过眼下的危机。”</p></p>
“其实,要不是魔都逼着,我都不支持建这个12英寸的晶圆厂。咱们的工艺又达不到,纯属浪费。”</p></p>
就连那个说打死都不能卖的股东,都忍不住道:</p></p>
“卖也不是不行,有钱搞新工艺,等新工艺落地,更大的晶圆厂也建成了,多好?”</p></p>
看着这一幕,张文都神色复杂,准备了一晚上的说辞,一点没用上。</p></p>
只能说,这些人就是现实,非常现实。</p></p>
不过转念一想,张文就知道了缘由。</p></p>
内地派都是国企和官方,怕是早就收到了周老的指示,自然不会反对。</p></p>
外资派只想着赚钱,更不会反对。</p></p>
唯一反对的台岛派也被50%的利润给感动了……</p></p>
于是,本以为要持续一天,吵个不停的董事会,十分钟完事了。</p></p>
张文都很是无语:“行,那就走个流程,投个票,同意的举手。”</p></p>
很快,表决结果出来了,95%支持,5%弃权,顺利通过。</p></p>
张文连忙拿着结果,找上周老:“搞定了,就差签约打款了,打款后,马上可以接手工厂,还有员工。”</p></p>
周老很是满意:“干得漂亮,放心,魔都对于中芯国际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p></p>
张文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周老,有个问题我不知道当问不当问。”</p></p>
“什么?”</p></p>
“星逸半导体的40纳米技术,不知道卖不卖。若是卖的话,我们就不用引入IBM的45纳米工艺了啊!”</p></p>
“这……”周老也懵了,怪不得这家伙极力促成此次合作,一来为了赚钱,渡过危机。</p></p>
二来是盯上了星逸半导体的40纳米工艺。</p></p>
行,真行!</p></p>
王逸和张文,一少一老,都不正经。</p></p>
真行。</p></p>
“你啊!”周老摇了摇头:“这我哪里知道,等王董来签约的时候,你自己问吧。”</p></p>
张文点点头,懂了周老的意思。</p></p>
有些事,周老不能开口,张文可以。</p></p>
张文开口问,只代表中芯国际,只是一次正常的技术授权谈判。</p></p>
比如星逸半导体把40纳米技术授权给中芯国际,中芯国际需要支付一笔上百亿的巨资,如果拿不起,那就把每年两成的利润给王逸……</p></p>
哪怕是王逸拒绝授权,谈判失败,也都是企业之间的事。</p></p>
若是周老开口,那就是代表着官方的意思。</p></p>
像是此次收购魔都晶圆厂,就是周老出面,就是魔都官方都想要促成。</p></p>
这里面的意义,那就完全不同了。</p></p>
周老可不想为了中芯国际,去逼着王逸卖技术,让王逸不舒服,从而影响魔都和星逸科技的其他合作。</p></p>
这不划算。</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