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茶马断,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竹枝词
茶包压弯雪山腰,马蹄踏碎滇池月。
莫道古道风光好,多少骡马成枯骨。
铁索连驮:茶道上的生死连环
普洱府残存的茶马司遗址前,横着洪武年间的铁索桥。当年官府推行“连环马帮制”,十匹骡马以牛皮索首尾相系,远望如百足蜈蚣蜿蜒山间。宣德六年雨季,一匹惊马在澜沧江畔突然发狂,拖着九匹良驹坠入激流。翌日,江面浮起一串青铜铃铛,铃舌上竟刻着九名马夫的生辰八字。
《滇海虞衡志》记载更诡谲的“人驮合一”术:马帮首领给每匹骡马喂食茶农的指甲粉,使其只听主人号令。某年雪崩,十二匹骡马突然集体绝食,直到主人割腕滴血入饲料方肯进食。这正应了《淮南子》的警告:“畜人者,终为人畜。”
明代杨慎在《滇程记》中暗藏破解之法:他见马帮过铁索桥时,头骡颈间系着开刃茶刀。问其故,马夫答:“若遇险情,斩索保命。”刀刃映着雪山,恰似《孙子兵法》所言:“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
茶引缚魂:普洱饼里的千年咒
景迈山的古茶林里,埋着半卷《茶祖经》。经书载,诸葛亮南征时,令士卒以头发编绳捆扎茶饼。头发入土化为血藤,自此茶马古道上的驮茶,总带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揭破玄机:所谓“百年陈香”,实为历代马夫的血汗浸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