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道教内丹——修炼体系中的认知闭环,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精妙的囚笼在\"火候\"之说。清代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强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修士们战战兢兢计算进阳火、退阴符的时机,却不知这精密体系正是束缚思维的罗网。某龙虎山道士闭关十年,出关时竟按子午流注呼吸,连打喷嚏都要对应六十四卦方位。
破鼎者的浴火重生
南朝陶弘景在《真诰》中暗藏反叛:他将\"丹田\"重新定义为\"天地之田\",鼓励弟子耕耘四方。当弟子在瀑布下练功时,他笑称:\"何必守窍如守墓?\"这种开放式的修炼观,恰似在丹炉底部凿开气孔。《华阳隐居集》记载:\"真气如野马,逍遥天地间。\"
唐代女冠谢自然更创\"逆丹术\"。她在《太清金液神丹经》批注中写道:\"若将乾坤倒置,坎离逆行,可得大自在。\"当她在终南山巅倒立炼丹时,鼎中铅汞竟凝成飞鸟破空而去。后世丹家称此异象为\"鼎破樊笼\"。
最惊艳的破局见于《西游记》。太上老君炼丹炉非但没炼化孙悟空,反赐其火眼金睛。吴承恩在此暗喻:\"真金不怕火,灵台本清明。\"当猴王踹翻丹炉时,三昧真火中飞出万千金蝶,每只蝶翼都映着\"跳出三界外\"的丹诀。
丹炉本是困灵台,火候精微锁真性
待到鼎破阴阳日,方知大道在无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