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青楼诗笺:教坊司的文本人格,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瘦马词锋断人肠

清乾隆年间,扬州养瘦马者传授雏妓“三绝技”:辨银听声、嗅香识人、读诗解意。《扬州画舫录》记载,某盐商考验瘦马文才,姑娘瞥见其手中《论语》,脱口诵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盐商大喜买下,却不知这是养母教的应急话术——若见持书者,便背《论语》首章。

真正的高手当属《浮生六记》中的喜儿。她为讨书生欢心,故意将杜甫《秋兴》背错两句,待对方纠正时含羞道:“先生改得好,这诗便该是这般模样。”这种以谬显真的手段,恰似《幽梦影》所悟:“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柳如是舫中乾坤

清兵南下时,秦淮河上的画舫成了最后的诗国。柳如是在舫中宴请钱谦益,席间展卷挥毫:“桃花得气美人中。”这七字既赞对方如桃花,又暗讽其气节柔弱。钱谦益读罢汗颜,在舫窗题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终下定反清决心。

《柳如是别传》记载,她常备两枚印章:与文人唱和用“我闻居士”,同遗民密议钤“河东君”。某日清吏搜查,她将密信裁成诗笺边衬,盖上“女弟”闲章,竟成“才女修书”的雅事。正如《格言联璧》所诫:“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从薛涛笺到桃花扇,青楼女子用墨香织就的文本人格,既是护身符,也是攻城槌。她们在诗行间藏起真身,却让灵魂在文字中愈发鲜明。《板桥杂记》有云:“娼优之属,慧者往往能文,其哀艳之情,有文人才子所不及者。”今人观之,当知数字时代的虚拟身份亦需如诗笺——既要承载他人期待,又要守住本真魂魄。

正如柳如是临终前焚毁所有诗稿,唯留一方“柳隐”小印。或许《小窗幽记》早已道破天机:“藏巧于拙,寓清于浊,以屈为伸,以虚为实。”在这虚实交织的尘世,真正的自由,恰在于知晓何时该将诗笺付炬,何时需将墨痕长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称帝了,才告诉我父母是禁忌级?

满汉全席

洗浴城里的那些事

会做饭的武曲

魅妖诱惑,被疯批大佬们强制爱了

冰心芸芸

系统:我以双修证道

背手装逼13抬手打脸

君恩如梦

满刺霸王龙

股市搬运工

短耳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