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7章 巡镇起波澜,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双方兵将常发生小股拉锯拼杀,各有胜负,战事疑云愈发沉重。</p>

……</p>

随着边镇战报频传,神京大周各衙门,以比往常更快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p>

这段日子,郭霖奉嘉昭帝之命,两次来火器坊查看各类火器营造进度,气氛日益紧张。</p>

园子里赵嬷嬷告诉贾琮,儿子郭志贵每遇休沐日,都会回家看望自己,但昨天休沐日却没回家。</p>

火器坊产出的大量火器子药,也陆陆续续被起运。</p>

没过几天,贾琮便在兵部观政文牍中得知,嘉昭帝从五军营火器兵中征调千人,紧急开拔辽东边镇。</p>

贾琮猜测郭志贵便在征调之列,因为兵员调动,事涉机密,所以休沐日才会没有返家探母。</p>

……</p>

随着形势日益拉紧,朝廷巡查九边之事,也变得迫切起来,而九省统制的人选确定,也变得迫在眉睫。</p>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市井孩童中开始传唱一首歌谣,说是歌谣其实是一首短诗。</p>

辽关女直出白山,九边烽火腾霄汉。</p>

求用阳夏谢安石,辅君笑谈镇胡蛮。</p>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神京很常见,不少名士文会或饮宴,但有佳作产生,总会以各种方式流传市井。</p>

当年贾琮在楠溪文会上写的那首咏梅,语句简练,朗朗上口,就能被当做童谣一般,在市井孩童口中传唱。</p>

还因此给他挣得了不少名气。</p>

而这首诗从字面意义上看,很符合当下的形势,诗中提到眼下女真侵扰辽东边镇,并表达协助君王平定叛乱的志向。</p>

只是,一些颇有学识之人,知道了这首诗的出处背景,以及诗中敏感的用典,心中都不免涌起栗然的感觉。</p>

……</p>

神京城内都知道北静王水溶,年轻俊朗,礼贤下士,谦和恭谨,是年轻勋贵中的翘楚人物。</p>

北静王水溶日常最喜聚拢文墨名流,在府上饮酒清谈,以为雅事。</p>

而九月之初,他在北静王府举办秋菊诗宴,据说盛况空前,比之当年嘉顺亲王的楠溪文会,有过之而无不及。</p>

诗宴遍请士林名士百余人,聚酒吟诗,畅谈天下,成为神京城广为传扬的盛事。</p>

据说事后,北静王水溶对诗宴盛况,不无得意的自言: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p>

本来这句自得之语,虽然有些嚣张,但也挑不出太大毛病,不过是吹嘘自己礼贤下士,海上众名士都对他倾慕崇拜。</p>

但当那首据说出自秋菊诗宴,如今被街巷小童传唱的歌谣,被越来越多人所知。</p>

北静王举办的这场原本文采风流的诗宴,如同被点金成石,马上就变了味道。</p>

问题关键出在诗中那句:求用阳夏谢安石,辅君笑谈镇胡蛮。</p>

谢安石,便是东晋名臣谢安,当年东晋受前秦攻伐,连失数州,国将不国。</p>

谢安作为东晋抗击前秦的主帅,挽狂澜于既倒,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军大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使东晋得以存续。</p>

谢安又乘大胜之际,派族人谢玄扫荡失地,连克洛阳、徐、兖、青、司、豫、梁六州,使东晋国势大盛。</p>

谢安也凭借此战,名垂青史,成为名盖天下的东晋权臣。</p>

当时东晋孝武帝对谢安十分忌惮,但因其功盖天下,对他无可奈何。</p>

从秋菊诗宴中流传出来的这首诗,作诗之人将北静王水溶比作谢安,说他有助天子平定边患之能。</p>

表面好像是恭维奉承之意,如果深究其意,就有些诛心之论了。</p>

北静王可比谢安,那岂不是有权倾天下,辖制君王之能!</p>

如果说这一切只能算推测附会。</p>

偏偏北静王又说了那句自得之言: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p>

几乎是自己打了自己嘴巴,恰恰成了诗中不敬之心的注脚。</p>

这句话哪里是夸耀诗宴盛景,与这首诗相互映衬,分明是自诩名望天下,云集景从,才具安石。</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锦堂玉谋

慕七七318

华娱从代拍开始

华尔街扛吧子

霍格沃茨从窃取权柄开始

馋馋绵绵

穿越之我在末日美利坚当军阀

袅人

魅妖诱惑,被疯批大佬们强制爱了

冰心芸芸

离婚那天摊牌了:我是上市公司老总!

云烟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