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4章 吉凶难解缘,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算自己过去,东府守小门的婆子,必定会拦自己,规矩比西府都大,说是伯爷不在家,外男不入二门。</p>
照理说这也是大家的规矩,可自己怎么就算外男呢……。</p>
这事宝玉不敢和老太太和太太嚷嚷,不然闹出事情来,不仅自己没脸,姊妹们多半还觉得自己多事,林妹妹只怕,另有一块半新旧的帕子。</p>
书案的对面早挂了一副,几年前贾琮写的一幅观猎词。</p>
时间正好快接近正午,半院子青杆秀逸,竹叶婆娑,在微风中微微生响,遮蔽了烈日骄阳,透着异样的妥帖安宁。</p>
院门处的小道,正屋前的游廊上,四处都是一片清凉。</p>
……</p>
通过探春新院子的青石路上,侍书端着探春惯用的砚台,翠墨拿了墨盒笔架,还有一大摞宣纸。</p>
贾琮在探春屋里备好了文房四宝,不过探春用惯了自己的,还让丫鬟随身带了来。</p>
探春和贾琮走在两个丫鬟前头,贾琮是被她拉来,一起布置房间的。</p>
今天她穿件粉红色折枝刺绣长袄,一条白色百褶裙,靛蓝绣花鞋,脚步轻健,裙角摆动,英媚生姿。</p>
她手上拿了个卷轴,这是贾琮送她的那副西洲词,也是她最心爱的东西,自然要自己带着,她准备依旧挂在卧房墙上。</p>
这幅字算起来是好几年前的事,那个时候贾琮还困居在东路院。</p>
虽现在贾琮书法更加老辣,但探春却独爱这一幅。</p>
大宅深沉,在那年之前,她甚至不知还有这样一位堂兄,那是她的三哥哥患难中所写,那时能得以相知相近,才是真正可贵难忘。</p>
两人刚进院门,几株姿态俊逸的芭蕉,展现在眼前,根部土壤都是新翻的。</p>
在夏日的阳光之下,宽大的芭蕉叶子新翠欲滴,让探春看了心生欢喜。</p>
后院的两颗梧桐,亭亭玉立,树荫儿正好覆盖在卧房的轩窗上,留下一室摇曳不定的光影。</p>
……</p>
神京城,宏德门。</p>
数辆马车在十余骑护卫之下,缓缓穿过宽大的城门。</p>
这几辆马车外表不见奢华,但通体打造精美坚固,清朴之中隐含豪气,不是寻常人家能拥有的。</p>
随行的十几名护卫,神情精悍,精神抖擞,马鞍上都带着兵刃,只有豪门大户才能豢养这等气象的护卫。</p>
头前的马车中,座位摆着香草填充的软垫,地板上铺着灰白色麻绳地毯。</p>
小案几上摆着鑫春号新出的水玉香薰瓶,里面淡黄色香水,散发清雅醉人的芬芳。</p>
一身青衫裙褂的甄三姑娘,不施粉黛,微有些慵懒的靠在软垫上,手中展开一副水墨淋漓的书法,正意态悠然的观赏。</p>
同车的一个甄家太太笑道:“三丫头,这幅字真有这么好,这两天我看你就没离手。”</p>
甄三姑娘微微一笑:“这字自然是好的,更好的是这首词的意思,这等雄浑辽阔之语,居然出自一个少年,也真是奇异。”</p>
甄家太太笑道:“瞧你这话,老气横秋的,你比那琮哥儿也没大多少,这次走得急了些,宫里的老太妃还舍不得你呢。”</p>
“太太,我也舍不得老太妃,可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甄家想要富贵长久,单靠这一桩却是不够的。”</p>
甄家太太回道:“你这话倒是没错,你二姐也这么说,老太妃已庇佑甄家五十年,再大福分也是有尽的时候,打铁也要自身硬。</p>
听说朝廷最近轮调金陵的官员,你二姐夫在金陵的几个门生,这回都要挪地方了。</p>
甄三姑娘听了这话,不可察觉的皱了下眉头,太太口中的二姐夫,就是那北静王水溶。</p>
二姐是太太的亲生女儿,贵为北静王妃,是太太一辈子的体面骄傲。</p>
她微笑道:“太太这话,我们娘们私底下说说就成,可不好让别人听了去,王爷门生的话头,别人听了去,也犯忌讳。”</p>
贵妇脸上神情有些不自然,说道:“你这丫头爱操心,这些事让家里的爷们去做就好,女儿家寻门好亲事,才是一等要紧。”</p>
那少女微微一笑,她心中自然清楚,自己这婶娘巴不得自己早些嫁出去,少掺和家里的事。</p>
最好能嫁入勋贵豪门,为家中添一份助力,也算尽了甄家女儿的本份。</p>
早些年一直惦记,荣国贾家有个衔玉而生的嫡子,以为尊贵奇异,这两年又相上贾家那位文武双全的少年伯爵。</p>
家中已出了位金尊玉贵的老太妃,又出了一位王妃,延续了几代人富贵,难道还不够引人注目。</p>
历来月满则亏,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还真想把天底下的好事都占了。</p>
自己虽生了女儿身,却不愿像二姐那样,成为家族联姻蓄势的工具,不想让别人牵着鼻子过日子。</p>
甄三姑娘看了一眼手上的字,想来写字那少年,已是贵勋之门难得一见的人杰。</p>
只是他和自己,都生于世家大族,落地便有洗不清的纠葛牵连,毫厘之事权衡通天之利,倒不如平民百姓之家,活得痛快逍遥。</p>
……</p>
神京,鎏阳河西城船坞,这里离宏德门不过两里路。</p>
一艘礼部教坊司的官船,正劈波斩浪,驶出码头。</p>
船舱中邹敏儿望着窗外万顷碧波,有些怔怔出神。</p>
当初她家破人亡,以贱籍之身,被仓皇押解离开金陵。</p>
两年之后,她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身份,重新返回金陵。</p>
那里既给过她难忘美好的憧憬,又让她饱受无限悲苦和屈辱。</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