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9章 皇恩彰圣心,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恩彰圣心
大周宫城,乾阳宫。</p>
今日早朝之后,嘉昭帝照例入乾阳宫东暖阁理政。</p></p>
皇帝刚刚入坐,便有司礼监太监鱼贯进入东暖阁,将各官衙呈报的奏章和弹劾,分门别类码放在嘉昭帝的御案上。</p></p>
其中一叠蓝色封面的奏章,是都察院御史的弹劾奏本。</p></p>
御史闻风而奏是他们的天职,但在嘉昭帝眼中的御史弹劾,有时只是无病呻吟的废话,有时却是帝王手中的利刃。</p></p>
凡能入都察院御史台的御史,一般都是三甲进士出身,身份都算清贵,但是各人秉性不同,最终做出来的御史,却是天差地别两个样。</p></p>
一种御史乃是泯然众人的大多数,风闻奏事,逮谁咬谁,不需太多技术含量,只要胆大脸厚,就能混个御史清名。</p></p>
另外一种御史虽也是风闻奏事,但是严谨细致,言之有物,说白了也是逮谁咬谁,但一般都能有的放矢,一咬就死,堪称别样的峥臣干吏。</p></p>
是雍州道监察御史的奏本,弹劾之事都和贾琮承袭荣国爵有关,奏本主要弹劾两事。</p></p>
一为北静王水溶,身为王爵,行为浮夸,邀取名望,揽获人心。</p></p>
于贾琮加爵之礼,刻意纡尊,携同王妃到府道贺,渲然造势,被悖常理,引发非议,居心深远,不孚人君所望。</p></p>
二为威远伯贾琮蒙圣上恩典,加承荣国世爵,按礼制为敕造荣国府之主,应居荣国府正溯荣禧堂,以合敕造恩遇之礼。</p></p>
然圣谕下诏翛然五日,朝野宾客聚贺荣国,荣禧堂仍为贾政擅居不迁,以家礼凌于国礼之上,倾覆社稷勋爵贵重,此为大谬也……。</p></p>
……</p></p>
,下面落款是雍州道从七品监察御史孙守正,他的嘴角微微牵动,露出一丝淡淡的冷笑。·</p></p>
嘉昭帝问道:“郭霖,你可知雍州道御史孙守正的来历。”</p></p>
郭霖身为大内副总管,掌管大周中车司,朝堂上重要官员的履历他都知之甚详。</p></p>
但一个从七品的小官,对他来说本不值一提,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记这种小官的来历。</p></p>
慌忙回道:“启奏圣上,这孙守正的名字颇为陌生,奴才愚钝并不知其来历,需要查中车司秘档才能回复圣上。”</p></p>
嘉昭帝挥了挥手,郭霖便快步走出大殿,只过去了半刻钟的时间,便取了份灰白封面的秘劄,快步返回大殿。</p></p>
郭霖将秘劄呈上御案,说道:“启奏圣上,孙守正是杭州府人士,嘉昭十二年春闱中试二甲十一名。</p></p>
因朝考成绩不佳,未授翰林院编修,吏部选为从七品入都察院观政,后转任督查院雍州道御史。</p></p>
孙守正至明年三月,便期满吏部三年大考。”</p></p>
嘉昭帝沉声说道:“这个孙守正倒是颇有见地,也算是能用之臣……。</p></p>
传朕口谕于都察院、吏部,雍州道监察御史孙守正,任事用心,恪维礼道,清正敢言,朕心甚慰。</p></p>
予以简拔,加恩大考,升正七品监察御史……。”</p></p>
郭霖听了这话微微一愣,这个孙守正到底上了份什么折子,竟让圣上如此看重。</p></p>
三年大考未到,就被圣上加恩升迁一级,简直就是天上掉烙饼。</p></p>
郭霖虽然掌管中车司众多耳目,但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方才司礼监上呈的一摞摞奏本,他就不可能看过其中内容。</p></p>
自然也不知嘉昭帝突然加恩孙守正的原因。</p></p>
当下也不敢怠慢,连忙让乾阳殿值守袁竞,向吏部和都察院传召圣上口谕。</p></p>
……</p></p>
大周都察院官衙,左副都御史刘宇清官廨。</p></p>
刘宇清已在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上停滞了多年,本来二年前前任右都御史年老致仕,按照都察院资历,刘宇清是可以升迁上位的。</p></p>
他甚至走了不少关系,使得朝中高官为其举荐,吏部考功司将他的名字报入宫中,可是最终都被当今圣上一一驳回。</p></p>
至于其中原因,刘宇清心知肚明,当年他手下心腹御史陈敏言,搅合到雍州案首举告之事,擅奏荣国贾琮不具科举之资。</p></p>
此事在朝堂上闹出偌大风波,事后证实贾琮系被人诬告,陈敏言被圣上以轻慢怠政,有悔御史清名,被贬德州府推官。</p></p>
刘宇清作为陈敏言的上司和恩主,虽然没被查到实证,但却难逃其中嫌疑。</p></p>
他也因此受到牵连,从此被嘉昭帝所漠视,既没有贬职罢免,也没有调任冷藏,就这样任他在原位上蹉跎经年。</p></p>
而当年只是雍州案首的贾琮,不过才几年时间,科场登科,两下金陵,平定女真,爵封超品伯爵,声名震动天下。</p></p>
当年的那个小秀才,早不是刘宇清可以望其项背的人物。</p></p>
这天他正像往常那样,除了日常职责之内的文牍,却见官廨门口人影晃动。</p></p>
等他看清之时,不禁吃了一惊,来人竟是他的上司左都御史周显扬。</p></p>
在刘宇清的印象之中,只有他去周显扬的官廨汇报公务,对方可是从来没来过他的官廨。</p></p>
刘宇清笑道:“今天周大人怎么得闲过来?”</p></p>
周显扬淡淡一笑,说道:“今日遇到件稀罕之事,所以特来询问刘大人其中究竟。”</p></p>
刘宇清神情微微一愣,连忙说道:“周大人请讲。”</p></p>
周显扬说道:“方才宫中内侍至都察院传下口谕,圣上看了孙守正上的弹劾奏本,很是嘉许,称他任事用心,恪维礼道。</p></p>
加恩简拔为正七品监察御史,本官听了心中疑惑,孙守正在你手下任事,所以特来相问缘故。</p></p>
不知他刚上的弹劾奏本为何,竟然如此能如此得圣上嘉许?”</p></p>
刘宇清听了这话,也大吃一惊,当年御史陈敏言被贬德州府推官,他下辖雍州道御史出现空缺,孙守正才能得以进入都察院。</p></p>
此人曾是二甲进士,倒是有些才气,此人性格执拗清正,心中礼数大防极重,有些不知变通,刘宇清其实并不太看好他。</p></p>
只是孙守正做事极为勤勉,刘宇清自己升迁无望,也懒得去折腾下面人,这几年便任他去做事,没想到他竟然突然入了圣上青眼。</p></p>
他听到周显扬提到,孙守正因刚上的弹劾奏本,得圣上嘉许而升官。</p></p>
连忙走到身后书架上寻找相关文牍。都察院设置左右副都御史,他们各自分管数州监察之事,孙守正所述的雍州道,就隶属刘宇清分辖。</p></p>
由左幅度御史刘宇清分辖的监察御史,在上奏弹劾之前,奏书副本都要先呈他预览存档。</p></p>
所以刘宇清很快就在书架上,找到孙守正刚上奏的弹劾奏书。</p></p>
当他看清奏书的内容,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巧合之事。</p></p>
当年他手下的雍州道监察御史陈敏言,因为污言弹劾贾琮,身败名裂,贬职德州府推官,从此断了仕途前程,连刘宇清也深受牵连。</p></p>
如今陈敏言的继任者,又是因为弹劾与贾琮相关之事,竟意外受到圣上嘉许而升官。</p></p>
刘宇清心中不禁有些苦笑,自己还真是和贾琮卯上了。</p></p>
周显扬看清这份奏书的内容,立刻就明白孙守正被嘉昭帝加恩的原因。</p></p>
有些事情,为君者是不好明言其事,以免失了王驾体统,为人臣子者自然要忧君所忧。</p></p>
他对刘宇清笑道:“你手下的雍州道御史倒是个有福气的,凭空就得了皇恩眷顾。”</p></p>
而后又正色说道:“想来刘大人也已明了,圣上加恩孙御史的圣意所在,都察院不仅是黎民之喉舌,更应该是圣上之肱股。</p></p>
世勋之位,国朝名器,岂能因栈恋难舍,以家礼而悖国法,此乃大谬也,明日早朝本官必要上奏痛陈其弊,不知刘大人以为如何?”</p></p>
……</p></p>
刘宇清一听这话,精神为之一振,继而心中生出狂喜,似乎看到了那一丝曙光。</p></p>
当年他因牵连诬告贾琮之事,在都察院坐了数年冷板凳。</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