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7章 金玉皆良缘,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劲东醉意未消,对秦叔话中森然之意,并没察觉,只是随口笑道:“秦叔这话不差,玉章可不就是贵勋血脉。</p></p>
当年贾家宁荣二公,何等名动天下的英雄人物,想来是祖脉福泽不衰,才能养出玉章这样的出色子弟……。”</p></p>
……</p></p>
时间飞逝,转眼将至正月十五。</p></p>
自贾琮年前承袭荣国爵,经年节各家老亲贵勋走动酦酵。</p></p>
像文翰街萧家书铺那位秦叔,认为贾琮将来必成气候,也在勋贵群体中成为某种共识。</p></p>
想要尽早笼络贾琮这样的新贵,本来以他将界舞象之龄的情形,联姻便是最好的合势手段。</p></p>
只是眼下贾琮需守制三年,前番又有宫中赐婚的排场,让那些有心思的贵勋高门,非常明智的放弃这种图谋。</p></p>
但联姻结势这种事,很多时候也可以另辟蹊径。</p></p>
于是身为贾琮的亲姐,伯爵府入籍的当家大小姐迎春,因自己兄弟的卓绝,在许多勋贵高门眼中,变得格外奇货可居。</p></p>
但凡和贾家常有走动的高门,都听说过这位长小姐和威远伯姐弟情深,是少年威远伯心中一等要紧之人。</p></p>
况且,迎春也是贾家姑娘之中,唯一过及笄之年的适婚千金。</p></p>
于是年节走动的几家高门内眷,言语之中,通过各种方式,透露了议亲之想。</p></p>
至于迎春和大同孙家那点亲事纠葛,此时谁还会放在心上。</p></p>
哪家能娶到伯爵府的长小姐,便是和贾家一门双府都结成姻亲。</p></p>
不说贾琮的权势前程未来可期,宁荣二公留下的人脉根基,至今还是不可小觑。</p></p>
贾母得了这些殷勤暗示,心中也很高兴,因这几家都是不弱于贾府的高门,老太太倒是和迎春热络的说了两回。</p></p>
只是迎春如今处事说话,和以前大不相同,对贾母的亲事游说,只是不动声色回话,虽然话语柔顺恭谨,但婉拒的意思却明显。</p></p>
贾母也知当日号称二木头的孙女,眼下今非昔比,别看她面上还是往日软糯,心中主意却笃定,更不用说还有她兄弟在后面撑腰。</p></p>
她口中说不想过早出阁,想多孝顺老祖宗两年,但贾母虽上了年纪,多少还有自知之明,却也不是听了好话就接着。</p></p>
迎春说什么多孝顺自己几年,只怕也不能当真,她舍不得自己兄弟,想要多陪那小子几年,倒是千真万确的。</p></p>
贾母在这件事上面,倒是没有太过勉强迎春。</p></p>
因为随着贾琮承袭荣国爵,他在贾家的权势地位愈发高涨,成为东西两府名正言顺的共主。</p></p>
连贾政这样的都不得不做礼法回避,贾母虽有亲祖母的位份,也感到有些吃不消。</p></p>
因贾琮生母的缘故,祖孙两个一直都心有芥蒂,怎么也说不上有多少亲近,自己亲手养大的二孙女,就成了最好缓冲和纽带。</p></p>
所以,贾母也不想迎春这么快出阁,左右迎春有了贾琮这样的兄弟,即便熬大些年岁,也绝对不用愁嫁的。</p></p>
贾琮知道此事后,自然顺着姐姐的意思,因他的观感和时人大有不同,别人眼里迎春早该发嫁,在他眼里姐姐只能勉强算成年吧。</p></p>
这样的风波,对贾琮和迎春并没造成多大困扰,最多只是成为姊妹们闲暇时嬉笑的谈资。</p></p>
不过却很大程度触动到王夫人的神经,连在亲事上留下瑕疵的迎春,如今都因为贾琮而红鸾星动,唯独自己的宝玉无人问津。</p></p>
……</p></p>
荣国府,东路院。</p></p>
这日薛姨妈带了宝钗来探望王夫人,这也是薛姨妈。</p></p>
王夫人想通此节,便觉得此事再合适不过,笑道:“妹妹既想给蟠儿找个门户相当的,我倒是想起一位,多半会和蟠儿有缘……。”</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