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6章 春闱初惊魂,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心中虽感念姊妹关顾牵挂,还是对迎春说道:“本年是春闱大年,应试举子有三千余人,虽已提前一个时辰出门。</p>
艾丽勒停马匹,两人跳下马鞍,发现贡院门口已排了长长几队举子,正在等候官差搜检盘查,入贡院锁关。</p>
……</p>
贾琮认得来人是师娘崔氏的贴身丫鬟,送来是一个精致的枣木食盒,外头雕刻精美的莲花和白鹭图案,栩栩如生。</p>
其实,贾琮经过半年苦读,日夜揣摩经义时文,为了这一世的科举之路,也算说是倾尽全力。</p>
贾兰年纪尚幼,并不是贾政施教的主要对象,但他却是三人之中,神情最为清明的一个。</p>
所以,在这入场春闱的最后一天,他自己倒完全放下心思,情绪处于平稳松弛状态。</p>
艾丽琼鼻微微一皱,说道:“这话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出了贡院之后,可不许耍赖。”</p>
除非被搜检的举子神情异样,且在搜检过程中出现明显疑窦,基本不会脱衣解裤的尴尬场面。</p>
他刚放下车帘,准备让江流驾马行车,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p>
艾丽笑道:“我等着你来,可不许爽约。”</p>
虽然到场举子已经不少,但比起今科三千余人应试,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p>
车旁的艾丽笑道:“我来之前就听说,从文昌路去贡院最近,这里路面最宽,想来大家都想往这里走,可不就堵住了。”</p>
贾琮让艾丽下马,上自己的马车,可艾丽宁可骑马。</p>
所以,会试入场盘查,只要在正常状态之下,负责盘查的官吏,多少会维持一些体面。</p>
贾琮已能远远看到贡院门前,那座巍峨耸立的巨大牌坊。</p>
从这点来说,艾丽对贾琮意义非常,当初也是他将艾丽母女接回神京安置。</p>
艾丽笑道:“所以,我有先见之明,特意骑马过来。”</p>
毕竟贾琮这入贡院的方式,有些过于惹眼。</p>
文昌街本来就是城东繁华街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熙攘,路上一下涌入这么多马车,很快变得拥挤不堪。</p>
这女子骑的这匹宝马,还是当初康顺王赠给贾琮的礼物,</p>
于是吩咐了江流几句,便将打包的被褥披风等物,还有两个装水的竹筒,都绑扎在艾丽的马鞍之后,自己随手提着考箱,只是在马镫上轻轻一点,便跃上马背,坐到艾丽身后。</p>
对于彼此之间,他们都是对方最特别的存在。</p>
甚至,举子之中,像贾琮那有已有官身之人,并不在少数。</p>
加上他本来就是一州解元,又有天下扛鼎名师授业,只要入场后正常发挥,名入三甲根本不成问题。</p>
每次有举子入堂拜谒,随行的小吏,都会唱报主考的官职名讳,以示尊崇。</p>
贾政见到贾琮穿了件宝蓝色崭新圆领袍,长身玉立,器宇轩昂,风姿绝俗,不禁满意的点头。</p>
等到祭奠仪式完成,内阁大学士蔡襄、礼部尚书郭佑昌便即刻离开贡院,本届春闱一应事务,正式由三名主考官接掌。</p>
贾琮拿出随身的西洋鎏金怀表,虽离贡院锁关还有不少时间,但是一直堵在文昌路上,可不太保险。</p>
倒是身边这些亲近之人,似乎比他还要紧张许多,就连平时大大咧咧,爱玩爱笑的史湘云,今日和他说话都变得温声细语。</p>
两人微微点头颔首,贾琮便提着东西,昂首步入贡院。</p>
贾琮只觉触手温滑软弹,犹如盈盈一握,馨香透体,当真,手感极好……</p>
那丫鬟说道这是柳家的规矩,每个子弟会试入场前,家中都会备送这样的食盒。</p>
此时,夜色已爬满天空,两边的道路景象,在迅捷的往后倒退。</p>
那一身月白胡服,削肩束腰,英媚动人,虽头戴帷帽,看不清容貌,但不难揣测必定人物不俗。</p>
此时贡院东街上,前往贡院入宫的举子已有不少,有些人驾着黑驴小车,有些人坐着华盖车马,还有人徒步而走,不一而足。</p>
挑选走马的道路,虽都不是繁华街巷,但来往行人都不太多,马蹄奔驰十分顺捷,显得畅通无阻。</p>
这也是他们登第之后的座师,当然前提他们能够登第。</p>
于是,各种路面上各种抱怨声、催促声、叫骂声响成一片,显得异常混乱,也更加剧路面的拥堵。</p>
艾丽笑道:“你还等什么,我们只要抄一点远路,保准比他们都早到,耽搁不了你考状元。”</p>
他们能步入科举最终阶段的春闱大比,都是极其珍惜这等青云之机,不是心术太过昏聩,通常不会在入场舞弊,以至身败名裂。</p>
艾丽策马慢跑几步,便拐进附近一条并不宽敞,但是行人不多的街道。</p>
或许是自小受寡母李纨的耳提面授,三观被辅导得颇正,一双眼睛望着贾琮,都是羡慕崇拜的神情。</p>
贾琮知道她在辽东长大,虽是女流之辈,却是不爱红妆,只爱宝马快刀,对她来说估计骑马比坐车有趣。</p>
贾琮见西角门停了三四辆马车,问了内院管家才知,迎春黛玉等人让管家备了车辆,准备送贾琮入贡院。</p>
……</p>
随着文华钟响起,贡院大门开启,早已严阵以待的盘查贡院衙吏,开始盘查入院的举子。</p>
艾丽笑道:“我听我娘说的,今日是春闱入场之日,你多日读书都不出门,我也好久没见你了,便来送送你。”</p>
况且,身为举子,已步入士大夫行列,都已有了选官资格。</p>
但是,负责领路的贡院小吏,每次只放二十名举子,进入正堂拜谒主考官。</p>
不少学究举子,肚中腹谤贾琮,小小年纪如此狂浪,堂堂春闱大比,却和女子同乘一骑,风流旖旎,招摇过市,不成体统。</p>
贾琮倒是认得那位官员,正是礼部五品经历刘舒友,看来他也是这次春闱属官。</p>
但是去往贡院的街道,必定会有所拥堵,姑娘家这等时候出门,实在多有不便,二姐姐和姊妹们送到角门就行,等着我考完回府。”</p>
嘉昭帝钦命内阁大学士蔡襄、礼部尚书郭佑昌主持领奠孔子先师。</p>
贾政竟把宝玉、贾环、贾兰等儿孙都带了来,看这架势是来送贾琮出府入贡院。</p>
等到贾琮上了马车,还看到东角门门内,贾政和一众姊妹依然站立在那里。</p>
他想让马车退出路口,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后面很快有马车跟上,堵住了后路。</p>
贾琮听了贾政对着几个儿孙,如此语重心长的话语,心中微微有些古怪。</p>
如果不是艾丽有飞禽侦敌的本事,贾琮就无法立下扫平女真的大功,也就不能被册封伯爵。</p>
那小吏面色惊讶的看了贾琮一眼,马上停止了盘查,又递给贾琮一块号舍竹简,便放了他入院。</p>
如此策马飞驰了好一段时间,他们已进入贡院东街,路上已有不少奔赴贡院的车马,但是远没有文昌街的拥堵。</p>
骏马在街道上不紧不慢的奔驰,艾丽自从跟贾琮落居神京,贾琮得了空闲,总会带她出去闲逛,因此她对神京街道已十分熟悉。</p>
贾琮跟着其他举子,在贡院小吏的领路下,陆续前往贡院正堂。</p>
贾琮听了心中温暖,师娘崔氏一向对自己视同己出,考前馈赠家礼,是将自己视同柳门子弟。</p>
他又对身边的儿孙说道:“你们今日都记住琮哥儿的模样,男儿少年不费光阴,文可登科,武能佑国,才不虚耗一生。</p>
等到贾琮入关之时,被简单搜检衣物,确定没有夹带,考箱也被逐层打开查看。</p>
贾琮的马车刚入路口,便看到整条文昌街上,远远望去首尾相顾,拥挤排列许多马车。</p>
贡院中设立的文华钟敲响,轰鸣的钟声响彻四方。</p>
随着马儿飞驰,贾琮的身体不由自主,紧贴着艾丽背部,似乎能感觉到她搏动的心跳,还有精巧秀美的耳垂上,那片醉人的羞红……</p>
还好艾丽骑马相送,正好让自己避过文昌路的拥堵,提早一步达到贡院。</p>
当日贡院门口张贴春闱诏书,在场举子哪个没有去看过,自然都知道三名主考是何人。</p>
当第一批举子入堂拜谒,小吏唱报主考的声音朗朗传出。</p>
内阁大学生领户部尚书王士伦王大人、吏部尚书陈默陈大人、户部右侍郎徐亮雄徐大人……</p>
不管是堂内拜谒的举子,还是在堂外等候的举子,听到前面两个主考的名字,都是脸色如常。</p>
但是,当第三名主考官名字,被那位小吏朗声唱报,几乎所有举子都脸色诧异,甚至有人脸色大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