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7章 乾阳点三甲,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不过是个从七品御史,权柄狭小,许多事情无法逾越自主,身不由己。</p>
昨夜他彻夜不眠,满腔热血灼烧,心中踌躇满志,辗转反侧不宁。</p>
可是一到天亮,便有礼部官吏上门传信,有车马护送入宫阅卷,难道他能说自己不去吗?</p>
而殿试墨卷批阅,需整整两日时间,十八名同考阅卷官,必须吃住在文化殿东阁,门外由禁军把守,不得离开半步。</p>
二日阅卷之后,三百名贡士上榜名次基本确定,这对孙守正来说,真是莫大的煎熬和讽刺。</p>
但是,眼前宫禁森严,面对其他同考官,还有三位主考官,他不敢轻举妄动。</p>
事关重大,如一位主考官涉嫌,其他两位主考官是否也有牵扯,这种事谁也说不准。</p>
孙守正性子清正执拗,但不是一个愚钝之人,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能一击而中,自己就要万劫不复……</p>
……</p>
文华殿殿试阅卷。</p>
等到看清弥封上的姓名,他们各人脸上神情各一,或意外、或迷惑、甚至隐含惊喜……</p>
……</p>
御座之上,嘉昭帝仔细阅手中墨卷。</p>
当他读道:何为仁者,正溯之气,忠正之情,严慎之举,谢名去望之勇,扶摇天下之心,勿为妇人之善,勿为庸者之忍。</p>
心中微微震撼,只觉得字字句句,似乎都映入心底。</p>
眼神中生出向往沉思之色,口中微微默念:谢名去望之勇,扶摇天下之心,勿为妇人之善,勿为庸者之忍……</p>
他想起当年以奇绝之机,登上九五之位,朝野逆流,蠢蠢欲动,污名谤语,极尽能事,血戾之后,最终一举平定。</p>
想要逞扶摇天下之心,必定要有谢名去望之勇,妇人之仁,糜费之情,只会成为大业的阻碍!</p>
贾琮不过舞象之年,阅历有限,但心智深明之处,似乎深受点拨,参悟世情,已颇具老辣,名师出高徒,柳静庵果然了得!</p>
嘉昭帝压下心中震撼,继续阅览下文。</p>
他能感觉随着文意深入,贾琮誊录的书法字迹,银钩铁画,愈发气势俨然,如聆音罄之悠扬,如传天宇之雷鸣。</p>
“故善治天下者,不恃有操驭天下之术,而恃有治省吾心之道。不徒有勤勉殷政之德,而贵有忘情利天下之心。”</p>
嘉昭帝心中如闻钟鼓,不由得微微凛然……</p>
当他读道:由是而至,尧舜禹三代之丰功伟烈,不难见于陛下治年矣……</p>
刚刚被激荡起的心绪,一下又缓缓回落,不难见于陛下治年,他回想文意,心中生出少许向往之意……</p>
……</p>
此时,三大主考官赐座,都等着嘉昭帝御览过墨卷,之后才好发话磋商点选之事。</p>
三人见皇帝只是拿了如此了得?</p>
他们三人不禁都默默回忆,自己评阅的墨卷之中,那几位的考生文章锦绣……</p>
……</p>
嘉昭帝似乎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论策之言:</p>
夫大吏之恶,其位愈尊,其害愈大,其害愈大,而人愈不敢言。或避之而走,或私欲胁从,吏治败坏之始。</p>
惟任不畏强御之臣,营设精炼专任之司,出力而排之,行汉世惩贪之法,宋人禁锢贪吏之制,彼又何而为耶?</p>
除吏之蠹,去民之害,杀一二人,而天下皆生,是天下之至仁也。</p>
嘉昭帝心中平生一股肃杀之气,往日他对军权紊乱旁落、军伍枉法贪弊等事,心中多生嫉妒,心中也早有一番筹算。</p>
贾琮的澄清吏治之法,让他读来有种怦然而动,隐隐丝丝相扣,让生出几分默契之感……</p>
嘉昭帝读完贾琮的墨卷,心中思绪扰动,一时有些难以平静。</p>
他将贾琮的墨卷放下,开始浏览其他墨卷。</p>
这次浏览速度快了许多,除少数几份稍微仔细些,大多数墨卷如同走马观花,阅读十分迅捷。</p>
……</p>
等到嘉昭帝放下最后一份墨卷,说道:“此次各位爱卿阅卷选才,颇具成效。</p>
本次前十八位贡士墨卷,策论颇有章法气度,应答撰文之人,皆为才华卓然之辈。</p>
其中贾琮的策论,立意高远,文气纵横,催人心魄,实策之法,鞭辟入里,可谓深醒之言,让朕读之颇有感触。”</p>
嘉昭帝这话一说,吏部尚书陈默脸生喜意,说道:“启奏圣上,方才破除弥封,臣才知道贾琮的墨卷是臣评阅。</p>
臣读其墨卷,便与圣上同感,在臣所评六份墨卷之中,贾琮的策论当为第一!</p>
贾琮在糊名誊卷之下,被点今科头名会元,文华才情超绝同伦,策论恣意纵横,令人耳目一新,更能令圣上首肯。</p>
臣以为贾琮之才,已具夺魁天下之资,臣请圣上斟酌裁断,钦点贾琮为今科头名状元。”</p>
陈默此言一出,干阳殿中每一个人,都心神波动,夺魁天下,头名状元,对任何人都是惊名望,不得不让人动容。</p>
王士伦听了陈默之言,目光微微波动,但却并不动声色。</p>
徐亮雄听了陈默之言,心中却一片焦急,他没想到陈默居然有这等运气,刚巧让他批阅到会元贾琮的墨卷。</p>
如果圣上听取陈默奏言,点了贾琮为今科状元,那一甲三名,就会去掉一人。</p>
王士伦是内阁大臣,兼领六部首官,一向得圣上重用,他点评的六份墨卷,圣上必定十分看重。</p>
三位主考官之中,自己官职名望最低,又是临时拉来充数。。</p>
如果圣上从王士伦阅卷之中,点选了一甲另外两人,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大的。</p>
到时自己评阅墨卷,无一人入一甲,颗粒无收,这人可就丢大了……</p>
此时,嘉昭帝看了眼徐亮雄,目光转到神色淡然的王士伦。</p>
问道:“王爱卿,陈爱卿谏言点贾琮为状元,你以为如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