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2章 失机陷深危,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兆和面对拟题之事,那种异样的冷静和谨慎,更让他自叹不如……</p>
他想到自己也曾在浙省乡试高中,一身才华也非泛泛,即便不依靠拟题便利,未必就不能会试上榜。</p>
就是因有了取巧之心,才有今日之祸,事到如今,何必还要牵连同窗至交。</p>
说道:“这位大人,林兆和并没与我单独饮宴,他也从不知徐亮雄的拟题,你可不要冤枉了他。</p>
举告之人定是随意栽赃,不可轻易相信。”</p>
周君兴冷冷一笑,说道:“吴梁,事到如今,你还要妄言狡辩,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p>
……</p>
此时,推事院主事郑英权走进刑房,看了一眼满脸恐惧彷徨的吴梁。</p>
说道:“大人,大理寺正杨宏斌奉大理寺卿之命,参与协查此案,他要入刑房听审查,如今在刑房外候着。</p>
我们安排在鸿翔客栈的眼线回报,杨宏斌曾带人入客栈,意图拿问吴梁,只是人早已被我们带走。”</p>
周君兴不屑一笑,说道:“我知道韦观繇必有所动,他的动作倒是挺快,只是快不过我们!</p>
他们先机已失,既然想要听审,就让他进来听。”</p>
郑英权出去片刻,杨宏斌带着两个随从快步进了刑室,他看到浑身伤痕血迹的吴梁,脸色微微一变,心情瞬间变得沉重。</p>
说道:“周大人好手段,奉天殿散朝不过一个时辰,科举舞弊疑犯就已落网,连大刑都动了,在下着实佩服!”</p>
周君兴对杨宏斌语带讽刺,好似茫然不觉。</p>
阴森一笑:“杨大人客气了,科举舞弊人神共愤,本官还未下朝,就有人向推事院举报吴梁舞弊之事。</p>
推事院既然得知此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依举告诉状将吴梁拿问,本官下朝之后,立即亲自审问。”</p>
周君兴将手中几张案牍,递给杨宏斌,神情透着运筹帷幄的冷厉。</p>
说道:“此乃举告文牍,吴梁画押供状,杨大人过目,回衙之后也好向韦寺卿禀告。”</p>
杨宏斌看过吴梁的供状,心中叹息,供状之上诸事明白,逻辑缜密,找不到什么破绽。</p>
其中叙述吴梁考前拜谒徐亮雄,得其拟题点拨,得知徐亮雄继任主考官,研读刘吉川《退思记》,通过拟题鬻题应考。</p>
供状诸般内容,竟和御史孙守正弹劾奏本极其吻合,其中细节比弹劾奏本更详尽。</p>
杨宏斌心中震撼,那位御史孙守正颇不简单,靠着旁证推断,就将事情揣摩得分毫不差。</p>
推事院的手段就更加凌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寺卿大人对他早有防范,反应不可谓不迅捷,还是慢了对方一大步。</p>
到底是周君兴太过高明,还是此事另有蹊跷,杨宏斌心中虽有怀疑,但根本找不出其中痛脚。</p>
……</p>
周君兴说道:“本官虽对吴梁用刑,但却不是屈打成招,供状上诸事极易找到旁证,杨大人是稽案高手,一见便知。”</p>
杨宏斌听了周君兴之言,默默不语。</p>
他是精通侦缉刑讯之人,知道这份供状极具份量,毫无错漏,难以反驳。</p>
他看了眼神情惊恐不定的吴梁,心中有些惋惜,这位新科贡士已经完了。</p>
杨宏斌又仔细阅读举告文牍,神情有些阴沉。</p>
周君兴神情揶揄,说道:“举告之人为今科落榜举子,吴梁的好友周严!”</p>
杨宏斌心中凛然,举告者自己落榜,心生嫉恨难消,戕害上榜好友,虽然人品卑鄙,因果动机却算确凿……</p>
一旁吴梁听到周严的名字,脸色一片死灰,目光中涌起无尽的恐惧和愤怒。</p>
“葆坤兄为何举告我,我以至交待他,他为何要害我,为何要害我!”</p>
周君兴冷冷笑道:“如今你该知道人心叵测,何必还要苦苦支撑,把你该说的都说出去,不仅少受皮肉之苦,还能保住性命!”</p>
一旁的杨宏斌目光发冷,他也是刑讯高手,知道周君兴故意透露举报人姓名,乃玩弄人心之术。</p>
他是想完全击跨吴梁的心防,借此从他口中挖出更多隐秘,牵连更多的人……</p>
周严对狱卒说道:“将他押回牢房,严加看守!”</p>
吴梁被狱卒架着拖走,口中还癫狂般叫嚷不停,一时无法接受,竟被好友举告陷入绝境……</p>
……</p>
等到吴梁被押走,周君兴说道:“杨大人,你也看过供状,此次舞弊大案牵连不小。</p>
拜谒徐亮雄的举子,除了吴梁和周严之外,还有另外五人,他们都有舞弊之嫌。</p>
另外,杭州府举子林兆和与吴梁关系密切,下场之前,两人曾有过私会,此人今科高中会榜,今日怎么会路过这里?”</p>
贾琮笑道:“我每次从城外工坊回城,从这里经过回府最近。</p>
方才我路过听路人闲话,大理寺拿问今科贡士林兆和,因此人涉嫌科场舞弊?”</p>
杨宏斌知道推事院大张旗鼓拿人人,就是要宣扬事态,借势行事。</p>
此事不用多久,就会全城皆知,贾琮身为朝廷命官,迟早会深知事情根由,所以没必要隐瞒。</p>
说道:“玉章有所不知,今日早朝御史孙守正上本弹劾,会试主考官徐亮雄,勾结今科举子吴梁,行鬻题舞弊之事。</p>
圣上龙颜大怒,责令推事院和大理寺侦缉此案,举子吴梁已被推事院拿问,并且已经招供画押。</p>
因有人举告,林兆和与吴梁乃是同窗莫逆,会试之前来往密切,难逃舞弊嫌疑,所以要拿他回去问询。</p>
但方才上门锁人,他的堂兄说昨日林兆和去邻县访友,明日才会返回看榜,算是扑了空。”</p>
……</p>
听了杨宏斌这番话,贾琮心中震惊莫名,自从会试开考之后,在他眼里都是风平浪静。</p>
如今殿试揭榜在即,竟爆出科举舞弊之事。</p>
贾琮日常得柳静庵教诲,曾听他说过科举风险,但凡爆出舞弊大案,多半要掀起血雨腥风,牵连甚广。</p>
柳静庵是历经风波之人,为让最器重少年弟子,风平浪静度过春闱,防患于未然,才让贾琮下场前闭门读书,少做招惹。</p>
贾琮没想到本次春闱,在殿试放榜之前,真就爆出舞弊大案,如今想来柳静庵当真有先见之明……</p>
“杨兄,科举舞弊,自然要严查到底,但周君兴此人名声不善,他主持稽查案件,只怕多有不虞。</p>
大理寺乃三法司正溯,杨兄也是清正严明之人,遇到这等大案,多有匡正,才可免牵连无辜。”</p>
杨宏斌殿头说道:“我明白玉章的意思,你我心意相同,我必定会谨慎从事。</p>
玉章此次春闱乃头名会元,林兆和紧跟其后,名列可认识此人?”</p>
贾琮说道:“我和林兆和在殿试出场之时,曾有过一面之缘,彼此聊过几句。</p>
虽然相识不深,但此人气度淡定从容,不是泛泛之辈。</p>
杭州府是江南科举隆兴之地,林兆和能为杭州府解元,其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只怕放眼天下,都是可数的举业骄子。</p>
这样的人物取进士之资,并不是难事,他实在没必要行舞弊之事,拿自己的前程名望冒险,这不合常理。”</p>
杨宏斌点头说道:“玉章此言甚为有理,眼下有人举报吴梁,才将他牵连其中,我会跟进此案,尽量从中斡旋,免伤无辜。”</p>
贾琮看着杨宏斌离去的背影,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原本还以为最近诸事顺遂,转眼就发生这等大事。</p>
朝廷原定明日殿试开榜,如今发生科场舞弊大案,一名主考官涉案其中,明日放榜必定要被中止。</p>
接下去一段时间,只怕是风雨欲来,不知有多少官员和举子,会因此受到牵连戕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