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5章 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子,文豪1978,坐望敬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烽重重的点头,「没错!」</p>
他急着问道,「没人联系你吗?」</p>
「联系过,那都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美国那边的出版社打电话,说我提名入围了。」</p>
林朝阳最近都待在国内,不方便接打国际电话,兰登书屋是不太好联系上他的。</p>
马烽满心庆幸,没想到他们文协竟然是第一个来跟林朝阳报喜讯的。</p>
「多亏了聂华苓联系我们。昨天她听说了纽斯塔特国际奖的结果,一看竟然是中国人,立马就联系上了我们。」</p>
聂华苓是华人作家,六十年代定居美国,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教书。</p>
她在1967年筹资创立了「国际写作计划」,旨在邀请美国以外的知名作家到美国来进行短期写作和文化交流。</p>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聂华苓组织的国际写作计划规模扩大,开始邀请诸多中国作家参与其中。</p>
萧乾丶丁灵丶艾青丶汪曾祺丶茹志鹃丶王安仪等诸多知名作家都在近些年都通过这项活动到美国交流过,王蒙也是其中的一员。</p>
聂华苓也因此与国内界建立了深厚的关系。</p>
原来如此,林朝阳听马烽说完情况了然的点了点头。</p>
王蒙一脸笑眯眯的调侃道:「你小子行啊,不声不响的又拿了个国际大奖!」</p>
「这算什麽国际大奖,聂华苓没打电话之前,你们知道这个奖吗?」</p>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王蒙哼了一声,「我怎麽就不知道?」</p>
他去美国访问交流过,还真就知道纽斯塔特国际奖的一点情况,反观他旁边的马烽面色有些尴尬,马烽是真不知道。</p>
不过这都不重要,现在不是知道了嘛!</p>
「朝阳,这下子你可又为我们中国争光了!」马烽拍着林朝阳的肩膀,</p>
表情严肃,目光欣慰。</p>
「过奖过奖。」</p>
「没过奖!没过奖!」马烽说。</p>
马烽之前确实没听说过纽斯塔特国际奖,而他之所以把这个奖项看得这麽高,主要是因为聂华苓的一番科普。</p>
比起芦安·瓦尔特的谨慎,马烽从聂华苓处接受到的信息多少带了些抬高的意味。</p>
聂华苓跟马烽提起了纽斯塔特国际奖当年创办的初衷,说当年《今日世界》对诺贝尔奖一直以欧洲中心主义自傲的风格很不满意,多次发表过对评奖结果的不满和批评意见。</p>
于是在1969年,刊物的爱沙尼亚裔主编伊凡·伊万斯克便提出了要创办一个国际奖项,用以对抗他们对诺贝尔奖的不满。</p>
新生的纽斯塔特国际奖在评奖规则突出一个开放,它要求每位评委只允许参加一届评奖,并且每届只允许提名一位入围获奖者。</p>
对入围者的国籍丶书写语言不做任何要求,只看成就和过往作品水平。</p>
除此之外,在评审过程中,入围者要逐轮进行淘汰,每一位评委都要针对提名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p>
而这些看法和意见都将在奖项结果公布之后,随之公开。</p>
无论怎麽看,纽斯塔特国际奖的开放性都要比实行评委终身制的诺贝尔奖高多了。</p>
因而在这个奖项诞生之后,它也很快被美国界所接受并认可,被冠以了「美国的诺贝尔奖」的称呼。</p>
马烽真正看重的就是这个名号一一「美国的诺贝尔奖」</p>
而且聂华苓可说了,过去二十年间,纽斯塔特国际奖的获奖者中,拿下诺贝尔奖的人可不在少数。</p>
在马烽眼中,此刻的林朝阳,那就是一颗发着金光的诺贝尔奖的苗子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