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田垄上的课堂铃
爱吃熏猪肚的金桑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田垄上的课堂铃,带小玩具坐地铁遥控器,爱吃熏猪肚的金桑君,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石头村的蝉鸣正闹得欢,龙煞却蹲在老槐树下翻着省城学校寄来的研学合作意向书。信纸被晒得发脆,油墨印着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字样在树荫下忽明忽暗。二柱子扛着直播设备路过,秧歌服上的亮片沾着草屑:“煞哥,这纸上画的比俺扭秧歌的套路还复杂,能成吗?”
龙煞把信纸往石碾子上一拍,震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咋不成?城里娃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咱就教他们刨土坷垃!”他转头冲正在晾酸菜的三婶喊:“婶,把您腌菜的老法子都亮出来,以后这就是教学课!”
筹备基地的日子,村里比过年还热闹。李老汉带着几个老石匠,把废弃的场院改造成农具博物馆,生锈的犁铧、掉漆的风车擦得锃亮。“当年俺爹用这犁杖开过荒,”老人摩挲着木犁,“现在倒成了娃娃们的稀罕物。”
小亮在玉米地里划拉着图纸,GpS定位仪在他手里闪着绿光:“这块地种科普示范田,那边建昆虫观察区。”他突然挠头笑了,“就是得给这些‘少爷小姐’准备雨靴,不然踩一脚泥,准得哭鼻子。”
最费心思的是课程设计。龙煞和小雨熬了三个通宵,把农事活动编成了“闯关游戏”:掰玉米算“力量挑战”,认野菜是“眼力大考验”,最后用亲手摘的菜做顿饭,叫“厨神争霸赛”。二柱子瞅着教案直乐:“俺还能客串‘秧歌老师’,教娃们扭两下!”
第一批学生来的那天,村口的大喇叭破天荒放起了儿歌。大巴车刚停稳,城里娃们就像撒欢的小鸡仔,尖叫着冲进田野。“老师!这里有蚂蚱!”“快看!这朵花会动!”惊呼声惊得正在下蛋的老母鸡扑棱着翅膀满院跑。
三婶系着蓝布围裙,站在酸菜缸前直搓手:“这些娃娃细皮嫩肉的,能腌好酸菜?”可孩子们的热情出乎她意料。有个扎辫子的小姑娘举着菜板,小心翼翼地切白菜:“奶奶,这样切丝对吗?我在家切水果可厉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