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奸商是我?
芭蕉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奸商是我?,包租婆发癫日常他们都以为我很穷,芭蕉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八万?”
苏旭说出了一个不太确信的数字。
当然,这数目不是信口开河。他很清楚,依饮品销量来比较,凤城店比大学城店稍逊色一些。
市面上,大牌连锁茶饮店的毛利率一般在70%到75%之间。而纯利润却很难说得准。
因为毛利,指的是售价减去饮品成本,这个比例相对比较固定。
但是纯利,则还需要将其他成本,包括人工、铺租、水电,损耗等全部计算在内。所以,相同品牌处在不同区域,利润也会不尽相同。
七到八万,是他基于大学城店第一个月的纯利润作为参考得出来的。
“不妨再大胆一点?”
苏禾纤细的脖子被一圈格子围巾包裹着,露出一张洁白的脸庞,脸上带着少有的得意。
像晨曦一般鲜活,充满着生命力。
美丽也许会稍纵即逝,而生命力,却会像春风般不断生长。
苏旭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专注于对话:
“莫非有10万?”
这个数字已经跟大学城店几乎持平。足以证明他们新店策略的成功。
“嘿嘿。很接近了。”
两个浅浅的酒窝在苏禾脸颊上若隐若现。
“好了,好了。别打哑谜了,看得我都急死了。”
金灿灿迫不及待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刻意地清了清嗓子。
“是13.5万。”
“确切地说是十三万四千三百零五十八。”苏禾纠正。
苏旭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思绪在这一刻完全停滞,惊得嘴巴都合不拢。
13万!
还是纯利润!
这是一个他连做梦也不敢想的数字。
“怎,怎么可能呢?”
苏旭自言自语。
他明明记得大学城店营业额最高时,也只有10万出头的纯利啊。
“怎么不可能?苏店长,你未免也太谦虚了。”
苏禾索性调出表格,将平板推到对方面前。
从数据上看,一月份的凤城店总营业额是36万,净利润37.5%。大学城店则是39万,净利润28%。
“看出门道了没有?”
苏禾指着表格。
“利润率差太远了。”
苏旭喃喃道。
不过,28%利润率已经很高,绝对能看齐市面上的一线上市品牌,包括目前风头最盛的茶王。而净利润37.5%则是闻所未闻的业界“奇迹”。
这个数据传出去,绝对会被同行们质疑其真实性。
“那原因呢?苏店长,金店长,你们来说说。”
苏禾煞有介事,“教师”附体一般抛出问题,金灿灿则配合得像个好学生一样,举着手臂抢答。
“我知道!因为成本控制得更低!先不说设备、单原材料和物料方面,我们两家店成本就摊分了不少。”
苏禾点点头,没有否认。
确实,这就是开连锁店的好处。
就拿印个杯套来说,印500,5000,数量的价格完全不同。如果上了十万级别,那可就是印刷厂的VIp客户。其他原料也是同样道理。
“但原因还不止这些。”
苏禾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周边产品”这一栏。
“大学城店,出单数量多,营业总额高,但是客均价低,毛利也相应低。当然了,这是以学生为主要客户群体所决定的。”
说到底,大学城店的成功,靠的还是零售快取店模式,通俗点称是走量。
而凤城店饮品销售数量少,但周边产品销售可观。
“发财签饼,猫咪曲奇,行运咖啡礼盒的销售,贡献了店内一半的营业额。”
到场的客人,绝大多数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止堂食,往往还要买一两份回去,作为伴手礼。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题名街需要动手烹制的罐装牛乳片特产,远没有可爱呆萌的猫形曲奇饼干礼盒或者全网独一无二的玄学饼干吸引人。
而这些产品的成本其实远远没有外包装看上去的高。
“你是说,就跟电影院最赚钱的不是电影票,而是爆米花一样,凤城店是靠卖饼干卖到了第一?”
“没错。”
谁能想到将简单的饼干加几个字,换换形状,就能卖出十几倍的价格?并且还卖得这么好呢?
……
金灿灿啧了啧舌,将头一缩,脸上神情莫辩。
“听着怎么感觉咱像个黑心肠的奸商似的。”
“No no no,损人之利以利于己之利者,才能叫做奸商。我们这是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这叫大商也。”
苏禾脸不红心不跳继续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