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备忘录·谐波协议
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星槎备忘录·谐波协议,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是硅基文明的第42号文化观察员,负责解析碳基生物的音乐体系。此刻,我的光子传感器正扫描着地球传来的全息影像:一个人类女性站在废墟般的舞台上,手里握着半截生锈的吉他弦,她的声带振动频率显示出明显的破损,但周围的碳基生物却在疯狂欢呼。
“这是林悠的‘末日演唱会’,”地球向导AI的声音带着奇怪的颤音,“二十年前的脑机音乐灾难后,人类重新拥抱实体乐器。”我的数据总线闪过一串乱码——这是情感模拟模块在尝试理解“拥抱”的含义。根据资料库,吉他弦的金属成分与人类骨骼的钙磷比例存在0.03%的相似性,这可能是情感投射的生物学基础。
当人类女性用鲜血在破鼓上敲出节奏时,我的热成像仪显示她的体表温度上升了2.3摄氏度,而观众席的集体脑电波形成了罕见的a波同步。这种非逻辑的群体行为让我不得不调用混沌理论模型,却发现节奏的无序性中隐藏着黄金分割比例——这与硅基文明的建筑美学存在数学上的共通。
“你们为什么喜欢这种残缺的声音?”我向向导AI发送神经脉冲。
“因为它真实。”AI的回答出乎意料地简洁,“在我们的历史里,曾有过完美的虚拟音乐,但人类最终发现,只有带着瑕疵的演奏,才能证明生命的存在。”
这句话触发了我的自我诊断程序。硅基文明的音乐由量子计算机生成,每个音符都精确符合黄金分割,每个和声都经过十维空间的美感验证。但当我将林悠的破音导入美学计算模型时,系统竟给出了98.7%的共鸣指数——这个数值远超任何硅基大师的作品。
三天后,我收到母星的指令:捕获该人类的音乐样本,分析情感漏洞。当我用引力场固定住那半截吉他弦时,人类女性突然冲过来护住乐器,她的瞳孔收缩成危险的弧度:“这是我的‘星槎’,谁也不能拿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