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风调雨顺
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风调雨顺,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还没考上童生,无法获得资助,笔墨纸砚都得家里掏钱买。如此是扛不住的,于是就用树枝作笔,以小溪泥滩为纸,每日在此练字不辍。
开蒙读书就算学童,考过童子试前两关,便可晋级为童生,拥有考秀才的资格。
林渊开蒙比较晚,想成为童生的话,至少还得再努力一年半载。
手里握着树枝,林渊盘腿坐在溪边,一笔一划练习着小楷。
“打他!”
背后突然传来喊声,吓得林渊连忙扔下树枝,死死抱住破布书包,然后趴在原地等着挨揍。
其实,最近几天,他已经很少被打了。
因为他不还手,打起来没甚意思,苏元德正在另寻目标。
可今天苏元德很憋屈,总得找个人出气才行,林渊就是个完美的出气包。
一阵拳打脚踢,林渊忍着痛不叫喊,只盼早点挨完这顿打,然后抓紧时间继续练字。
“把他的书包拖出来!”苏元德喊道。
林渊终于忍不住,惊恐大呼:“不要抢我书包,你们打我吧,你们快打我!”喊着喊着就哭起来,“求求你们快打我,不要抢我的书包。呜呜呜,快打我啊……”
众学童不管不顾,一些拉开林渊的双臂,一些趁机把书包抢过来。
苏元德将书包里的物品全部倒出,捡起一块鹅卵石磨制的砚台,讥笑道:“什么破石头?送我都不要,帮你扔了换新的。”
噗通!
砚台扔进小溪里。
林渊想要冲出去捡,却被学童死死按住。
苏元德又捡起《四书集注》,随手翻了翻,也一并扔进水中,笑道:“先生夸你是神童,我看你这神童,没了书可怎么上课!”
“我的书!”
林渊突然嘶吼起来,也不知哪来的力气,四个人都没把他按住,连滚带爬跳进小溪,捞起浮在水面的课本。
古代书籍也分档次,这本属于最劣等的私印活字,刚买的时候就有许多地方模糊不清。
现在被溪水一泡,直接就完蛋了。
林渊捞起《四书集注》,又摸回鹅卵石砚台,趟水来到小溪对岸查看。
一页一页翻开,林渊泪流如柱,他的书本和墨锭,都是家里卖了老母鸡买来的!
那生无可恋的样子,让苏元德颇为得意,心中郁闷一扫而空,欢笑着带领跟班玩耍去了。
下午,课堂。
张守义皱眉看着空座位,问一个农家子弟:“林渊为何没来?”
农民也分很多种。
有贫农,有富农,有佃农,甚至还有豪佃!豪佃就是佃户攀附大族,得到大量土地的田皮(永佃权),再招募长工、短工进行耕种。他们对上巴结士绅,对下盘剥佃农,手段比绝大多数豪强还狠辣,因为压榨得不狠就肯定亏本。
眼前这个农家子,家里就是攀附苏氏的大佃农。他读书的目标不是科举,而是跟苏家少爷搞好关系,因此一直在做苏元德的跟班。
“先生,我不晓得。”农家子低头回答,心虚不已。
张守义问道:“你跟林渊同村,怎会不晓得?”
农家子把头埋得更低:“我真不晓得。”
张守义意识到不对劲,就算生了小病,林渊都要坚持上学,更何况上午还在,怎么下午就不见了?
“谁去把林渊寻来?”张守义问道。
“先生,我去!”
只要不是苏元德的跟班,都踊跃举手报名,苏如鹤更是直接站起来。
寻人是假,满山转悠是真,只要不留在教室就行。
张守义闭上双眼,握着戒尺说:“汝等都去。”
教室里瞬间空了大半,只剩苏元德跟自己的小弟。
张守义问:“你们怎不去?”
苏如鹤仿佛脱笼之鸟,欢快的满山闲逛。
李佑问道:“林渊平时爱去哪儿?”
“我怎知道?我又不是他爹?”苏如鹤笑着说。
李佑想了想:“先去他家里找。”
苏爽插话道:“我知道他家在哪。”
大概走了一刻半钟,李佑来到山下的村落。
苏爽往前一指:“穿过这片小竹林,再走几十步就是林渊家。”
三人进入林中,突然听到响动。
过去一看,却是农民在挖坑,身边还放了个竹篮。
李佑走过去问:“这位乡亲,你有没有看到林渊?”
农民猛地转身,见他们是三个孩童,便继续埋头挖坑,低声说:“没见着。”
“李佑,走啊,愣着作甚?”苏如鹤催促。
苏爽也问:“哥哥怎么了?”
李佑目视竹篮,浑身都在颤抖,最终选择默默离去。
竹篮之中,是一具婴儿尸体,虽有破布遮盖,脖颈间却隐约可见淤青手印。
生孩子养不活,只能掐死,埋了……
这就是看似富庶的江南,而且今年颖上风调雨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