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我是这个意思吗?,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学童完成开蒙,正式学习四书五经,接触到的第一句经义,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它是一个士子的梦想发端,它是一个士子的学术兆始,它是一个士子的处世格言,它是一个士子的终极追求!

明明德:人生降世,本通天理,受浊气蒙蔽,由此浑浑噩噩。应当革除污浊,重新领悟天地至理。

亲民:孔颖达认为是新民,是革除污浊的手段,也是领悟天理的过程。韩愈认为是亲民,讲的是仁爱治国平天下。但是,他们两个都认为,必须将“明明德”推广到万民。

止于至善:使得自身、万民、万事、万物,都趋于理所当然的完美状态。

李佑害怕普通士子听不懂,当即解释所言之意: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人人皆可成尧舜的道理。孟子如此追求,孔颖达如此追求,韩昌黎如此追求。”

“若人格生来不平等,如何能人人成圣?若是人人都能成圣,又哪来的人格不平等?”

“《大学》讲明明德,讲亲民,便含有人格生而平等之意。止于至善,则不但追求生而平等,更是追求人人平等、人人成圣!”

“只有确立此理,人格生而平等,才能明明德,才能亲民,才能止于至善,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番话,是在儒学的根基处,扎下一颗非常显眼的钉子。

柳玭、张守义等人,早就听明白李佑的意思。此时详细解释,一些普通士子也听懂了,被这些话说得热血沸腾。

格位之论,人人平等,可融入大学之道,也是对大学之道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李佑也是在喊口号,让大家别犹豫了,快快行动起来,将平等思想传诸于世,践行大学之道、践行圣人之道!

开宗立派?

他当然还不够资格。

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新思路,还得许多人一起来完善理论。

李佑搭建框架,众人补充血肉,无数圣贤言论可往里面扔。许多充满矛盾的儒家经义,也可借助“格位之论”而圆畅起来。

思想风暴,已经袭来。

仿佛一道闪电划过,柳玭突然闭上双眼,浑身都在轻微颤抖着——他猛地想到了别处。

他从少年时代,就在研究韩愈的《原道》,一直明其理而不得其法,甚至韩愈自己都找不到解决方法。

可李佑的“格位之论”,却为“拨本塞源”(韩愈《原道》中主张的儒学复兴核心)的关键内容,提供了具有理论支撑的解决方案!

只能说,误打误撞。李佑没有读过《原道》,因为颖上苏氏专习儒学,韩愈的着作收藏得不多,孔颖达的注疏倒是收藏有全套。柳玭思绪万千,又是激动,又是恐惧。

“拨本塞源”的关键问题,可以用“格位之论”来解决,但必须把“人格平等”推广到全天下。

柳玭知道这有多难,儒学讲究知行合一。他现在“知”了,却难以去“行”,整个人痛苦纠结的同时,又不由生出以身殉道的冲动。

当柳玭重新睁开眼睛,辩论会已经吵成了菜市场。

支持者和反对者,互相之间吵起来,李佑反而被晾在辩场中心。

“咳咳!”柳玭作为辩会总裁,大声喊道:“肃静,肃静!”

毫无效果,吵闹依旧。苏元禄只能游走全场,以山长的身份,强行呵斥令其安静。

等没人再说话了,柳玭终于开口:“辩义不是骂街,莫要失了体统。谁还有疑问,一个一个慢慢来。”

柳玭刚刚说完,全场又开始争吵。

“我来说,我认同格位之论。只要吾守正持义,只要吾勤修德行,虽不可比肩圣人,却也是天下一等一之尊贵人也!”

“胡言,尊就是尊,卑就是卑。哪能此尊而彼卑,哪能此卑而彼尊?若人人都做此想,必定纲常混乱,此乱世之妖言也!”

“格不配位,禽兽高居庙堂,宵小残害地方,这才是乱世之由。当以人格得其位,此圣人‘用贤’之理。”

“你说自己人格尊贵,你就真的尊贵吗?怕不都是些伪君子!”“混账,安敢横加诋毁于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年代:重生61,我靠赶山逆袭东北猎王

铁心

星穹断刃录

喜欢苟树的李狂生

港片:最强卧底,大嫂给我点烟

不弃九一

穿越了?第一天就无敌!

白狙

黑道:血狱江湖

野花不如家花香

快穿:精分宿主有个白月光

山幺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