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险途
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险途,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萱却像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绪,继续喃喃自语:“我要是死了,肯定能见到爹娘和大哥。就是不知道姑姑在哪里,以前有好吃的,她总是留给我,我好想她啊……”
李佑心中一阵刺痛,轻声安慰道:“等你病好了,咱们一起去找姑姑。”
李萱没有再说话,或许是又睡着了。
又走了两里地,在河边,他们遇到了一株还未被饥民扒光树皮的柳树。李佑实在走不动了,而且热得浑身湿透,他把小妹轻轻放在树下,自己也瘫坐在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他摸了摸小妹的额头,依旧烫得厉害。李佑赶忙从运河里打水,又找来几块石头,架起简易的炉灶烧水煮水。
水烧开后,他用凉水浸湿粗布,轻轻地给小妹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同时也借此机会让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恢复一些体力。
等开水稍微凉了一些,他又把小妹叫醒,喂她喝下。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飘来大片乌云,瞬间将太阳遮蔽,气温变得异常闷热。
李佑抬头看着天空,心中默默祈祷:“别下雨,千万别下雨……”
他知道,正在发烧的小妹可淋不得雨,否则病情定会加重。
“呼呼呼……”李佑背着小妹,艰难地前行,他的呼吸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伴随着天空传来的隐隐闷雷声。
他不敢停下,害怕一旦停下来,就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继续走。但渐渐地,他的双腿再也支撑不住,只能无奈地坐下来休息,同时不忘给小妹继续物理降温。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中的乌云渐渐散去,老天爷似乎又打消了下雨的念头。
李佑长舒了一口气,可附近的农民们却满心无奈,他们期盼着雨水来滋润干涸的土地,可这雨却始终没有落下。
继续前进数里,李佑遇到了三个农民,看样子应该是父子三人。他们都是佃户,平日里只需要给地主交租子,不用应付那些催税的衙役。
他们运气还算不错,遇到了一位仁慈的地主,允许他们拖欠田租,还借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补种秋粮。
李佑看到他们,立刻停下脚步,将小妹轻轻放在地上,然后握紧手中的长矛,警惕地看着他们。
父子三人也被突然出现的李佑吓了一跳,双方就这样远远地对视着,气氛有些紧张。
过了一会儿,李佑确认他们并无恶意,便准备继续赶路。而父子三人则是朝着运河的方向走去,他们是去偷水的。
在这干旱的季节,为了保证漕运的畅通,官府严禁任何人从运河里取水。沿岸都有护漕军巡逻,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止农民偷运河水灌溉田地。
但对于这些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没有水,庄稼就无法存活,他们只能冒险一试。
双方擦肩而过,彼此的眼神交汇,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与困苦,大家都是在这乱世中艰难求生的苦命人。
突然,李佑像是想到了什么,他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钱,喊道:“老丈,你缺钱吗?”
老农没好气地回道:“这世道,谁不缺钱?”李佑接着问道:“这里离新郑县城还有多远?”
老农回答:“还有十几里路呢。”
“帮我把妹妹背到县城,这些铜子儿是定钱,”李佑又摸出两串铜贯,“到了地方,这些铜钱也给你们。”
“真的?”老农的一个儿子眼睛一亮,惊喜地问道。
李佑把铜钱放到地上,然后退后几步,说道:“自己来取吧。”老农急忙上前去捡钱。
“慢着!”李佑突然喝止。
“还有啥事?”老农疑惑地问道。
李佑一脸严肃地说:“只准一人跟我去县城,其他人不能跟着。丑话说在前头,我怕你们起歹心。
当然,你们要是不信邪,也可以试试,我这杆矛已经杀过不少人了,不在乎再多杀几个。”父子三人听了,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李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他的体力已经几乎耗尽,根本不可能独自把小妹背到县城就医。现在,他只能赌一把,赌这三个农民是老实善良的人。
父子仨商量了一阵,最终决定让老农和次子继续去运河偷水,长子跟着李佑一起去县城。他们也在赌,赌李佑说话算话,到时候能给他们那救命的报酬。
于是,继续赶路。长子背着小妹在前面走,李佑手持长矛紧紧跟在后面,他的眼睛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只要稍有异动,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二人走走停停,每前进两里地,就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休息时,他们会顺便从运河里打水,用湿毛巾给小妹擦额头,生怕她的体温过高把脑子烧坏了。
这将近二十里路,他们足足走了大半天。终于,前方出现了新郑县的城墙。
到了护城河外,那农民放下李萱,转身对李佑说:“小兄弟,我就送到这儿了。”
“行,多谢了。”李佑退后几步,把那两铜贯放在地上,然后绕到一旁,等着对方来捡。一切都很顺利,农民捡起铜钱后,便转身离开了。
李佑望着护城河对岸,心里一阵发凉,他预感到进城恐怕会十分艰难。
只见新郑县城外,密密麻麻地聚集着大量饥民。这些饥民已经涌过了护城河,散布在城外的居民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他们乞讨的身影。
住在城外的新郑百姓,整日提心吊胆,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他们自己也会断粮,因为根本无法出门去买米。
李佑背起小妹,小心翼翼地走过桥。城外的街道上一片凄惨景象,饿殍遍地,到处都是横七竖八躺着的饥民,有的已经气息奄奄,有的甚至已经没了生命迹象。
李佑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与恐惧,一步步朝着城门走去。
终于走到了城门前,然而,城门却紧紧关闭着。
……
苏皓和周武主仆二人,比李佑晚一天离开郑州城,但他们脚程快,此时也恰好来到了新郑县。
“开城门!”苏皓站在城楼下,大声吼道。
门卒站在城楼上,看到苏皓一身儒衫,不卑不亢地回答:“这位相公请回吧,县尊有令,为防饥民涌入,禁止任何人进出。”
苏皓一听,顿时怒从心头起,他拔出腰间的佩剑,指着城楼,气急败坏地说道:
“快去禀报崔洋,就说颖上苏大昭来了。他要是不放我进去,等我回到颖州,就把他在新郑县的所作所为宣扬出去。
横征暴敛,致使饿殍遍地,甚至还传出人相食的惨剧……我要让他身败名裂,让崔家被家乡父老永远唾弃!”
门卒听了,吓得脸色苍白,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跑去禀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