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退钱,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颖上书局,诞生于元和三年(808年)。

时值彰义节度使吴少阳叛乱前夕,苏氏因拒绝为叛军提供粮草,祖坟被掘,祖宅遭焚。

当时仅有清风私塾,尚未建清风书院,苏氏累世藏书尽毁于火。

致仕官员苏宏(时任太子宾客)辞官归乡,变卖田产组建书局,从河南道、山东道收购科举经籍,雇工匠雕刻木版,专印《礼记》《论语》等教辅书。

百年间,书局历经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代,至乾符五年(878年)已成为豫东最大书肆。业务扩展为三类:

1.?科举教辅(《五经正义》注疏、策论范文)

2.?文人别集(韩愈、柳宗元文集及本地士人诗集)

3.?通俗读物(变文讲唱底本、《伍子胥变文》《秋胡变文》等戏曲话本)

至广明元年(880)前后,因洛阳书商偷印《长恨歌传奇》获利巨万,颖上书局亦暗中雕版印制黄色小说……

“不过雕几个断句符号,你竟要加这么多钱?”李佑拍着案几,指节叩得黄梨木桌咚咚响。

书局掌柜苏豫轻笑道:“只雕几个?一篇可有好几十个呢!”

李佑指着桌上两张稿纸,认真争辩:“苏掌柜,咱们扪心自问。是只有断句符的读着方便,还是加上逗号、冒号的读着方便?”

“都方便。”苏豫道。

“同一本小说,两种断句符号,你会买哪种?”李佑追问。

苏豫含糊道:“都行。”

李佑气极反笑:“好,颖上也不止你一家书局,我这便拿到别家去印。等人家印完,断句符的活字留着,还能再印其他书。”

苏豫忙伸手阻拦:“别急着走啊,谈生意哪能三言两语说完?”

书局掌柜苏豫捻着山羊胡道:“李公子可知,刻工雕一块三寸见方的枣木版,需三日功夫?你这篇小说三十余页,每页加十个符号,便是三百处刀刻,费时费料……”

“新增的断句符,不该我出钱,”李佑坚持道,“谈得成就谈,谈不成就一拍两散。”

苏豫早知王记与自家竞争激烈,又看少年态度强硬,只得松口:“罢了,断句符号随正文雕版,不另收钱。

唐末出版业兴盛,除印刷技术进步外,“宋体字”(时称“印刷体”)的成熟亦功不可没,其特适活字印刷。

洛阳甚至出现彩色套印技术,同一页纸可印数色,还能附插图。

唐末印刷品,尤其通俗读物,多有断句符号,不过通常仅一个黑点,兼作逗号、句号。

李佑要求新增的标点不多,逗号、句号、冒号、引号而已,只为让底层大众看书更轻松。

又过半月,《李氏旬刊》第一期终成。

总裁:李佑。

副总裁:张守义。

主笔:李佑、张守义。

编校:张守义、林渊、苏元德。

第一版块:李子曰。

第二版块:黄巢论。

第三版块:古文选刊。

第四版块:诗词鉴赏。

第五版块:戏曲话本。

第六版块:小说连载。

第七版块:大食数学。(前几期暂不印,启动经费不足,数学符号需加钱)

……乾符五年,十月初一。

鼎盛楼。

苏元禄带着一位儒士,在二楼选雅间,笑道:“龙如,你初来乍到,带你尝尝颖上的新菜。”

“有劳山长破费。”郑仲夔拱手道。

郑仲夔,字龙如,信州人。自幼丧父,由兄长抚育成人。

此人虽连举人未中,却有“才绝一世,博学多闻”之誉,已出版《清言》《耳新》《偶记》《隽区》等书。

《清言》又名《兰畹居清言》,堪称唐代版《世说新语》。

其余书籍多为随笔小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学、艺术、风俗。史上,《偶记》《隽区》还曾被朝廷列为禁书。

这几年,苏元禄一直在整顿书院,使清风山学风大为改观。

他还延请名师执教,郑仲夔已是第三位,苏元禄写了十多封信才将其请来。

酒菜上桌。

苏元禄介绍道:“这是红油鸡,鲜辣爽口。这是李氏肘子(苏轼:李佑不要脸),肥而不腻。都是鼎盛楼的新菜,龙如且尝尝。”

郑仲夔夹了块肘肉,细嚼慢品,赞叹不已:“此乃人间美味!”

苏元禄推开靠过道的窗户,笑道:“鼎盛楼换了个戏班子,唱腔堪称一绝,龙如可边享美食,边听戏曲佐酒。”

“山长如此厚待,晚生实在惶恐。”郑仲夔忙道。

苏元禄道:“龙如才名远播,广信府谁人不知?书院教务,还望多费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年代:重生61,我靠赶山逆袭东北猎王

铁心

星穹断刃录

喜欢苟树的李狂生

港片:最强卧底,大嫂给我点烟

不弃九一

穿越了?第一天就无敌!

白狙

黑道:血狱江湖

野花不如家花香

快穿:精分宿主有个白月光

山幺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