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章 农事,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风书院,藏书楼。

果不其然,辩会结束头两日,众多师生日日来借阅韩柳孔的各类着作。然第三日起,来读书的师生日渐减少。五日后,仅剩寥寥数人。

刘子仁小心翼翼归还《昌黎先生集》和《五经正义》,收好抄写内容,抱拳道:“诸位同窗,我先行一步,今日家中收芋艿(芋头),我需赶去田间劳作。”

“既有农务,不可耽搁。”李佑放下书本道,“我正闲得无事,下山帮你吧。”

刘子仁忙推辞:“不必,不必。”

李佑欲深入接触农民,须先学干农活,否则难与农民真正沟通。在其强烈要求下,刘子仁只好带他去地里。费如饴不愿独自看书,退还《金刚经》,与二人一同离开。

藏书楼书籍不可外借,只能在楼中阅读或抄录内容。

路上,李佑问:“今年芋艿收成如何?”

刘子仁详解:“去年试种,今年才知其性。听人说,芋艿需壅土培根,否则根须散长,芋艿结得又小又稀。去年不懂,胡乱种植,今年或能丰收。”

“原来如此,真是术业有专攻。”李佑确实未接触过农事。

芋艿原产中原,《齐民要术》便有记载,唐时已广泛种植于河南。刘子仁家的芋艿,是从邻镇买来种芋栽的——此物种耐旱耐涝,不择土壤,近年河南多地农户争相引种,镇上周遭村落皆有种植,甚者靠卖种芋赚得银钱。

两人下山,很快到目的地。刘子仁家与徐颖家一样,有几亩私田,但不够养活家人,便又佃耕学田。他两次乡试落榜后,亲自下田耕地的时间越来越多。

“这是我家佃耕的学田。”刘子仁指着前方说。

地里已有刘子仁的父母、妻子、弟弟和弟媳在劳作,就连他六岁的儿子、三岁的女儿,也在帮忙捡拾被遗漏的芋艿。

李佑认识刘子仁家人,坚持一番后,卷起裤腿、袖子帮忙。锄头数量不够,李佑没机会挖土。

刘子仁说:“芋叶可裹麸饼蒸食,叶柄剥去硬皮能腌咸菜,老叶可作牲畜饲料,镇口有农户收去喂猪。贤弟若欲劳作,便去采些芋叶吧。”(可以吃是可以吃,但是要处理得当,不建议食用)

李佑从善如流,蹲在地里采摘芋叶。此时已近深秋,鲜嫩叶片不多,他只摘得小半筐,而刘母已采了满满一竹篓老叶——接下来几日,刘家怕是要顿顿吃蒸芋叶配麦麸粥了。

刘子仁身为秀才,此刻正挥锄挖芋艿。他虽获苏氏资助,但未考上廪生、举人,随着年岁增长,资助越来越少。若明年仍考不上举人,就只能在藏书楼免费看书,其他资助项目都会取消。

他越挖越兴奋,喜道:“壅土培根后,芋艿果然结得更大更密,至少比去年增产三成!”

“恭喜,今年丰收了。”李佑笑着说,“我教刘兄一个法子,可将芋艿切片晒干,或捣成芋粉做成饼饵出售,比卖鲜芋更耐储存,能卖得更多铜钱。”

“此言可真?”刘子仁高兴道。

“刘兄若是不信,可先少量制成芋干,拿去镇上试着售卖。”

“那便试试。”

转眼间,芋艿已挖满两筐,刘子仁的弟弟立即挑走。李佑连忙捡起锄头,让刘子仁教他挖土的诀窍。

挖了一阵,腰酸背痛,这活儿比练武还累人!

李佑咬牙坚持,问道:“刘兄,你家的田租如何?”

刘子仁解释说:“现在还好,我考上秀才之后,就请求山长佃耕了学田。学田的租子要少些。另外还给人佃了几亩私田,私田的租子可就高了。还要看田地的好坏,上上田每年交租两石以上,下下田最少也得交租一石。”

李佑又去问刘父,想知道更普遍的数据。

很快得知,田租高低,全看地主是否仁义。

田租并不按比例收取,而是根据田地好坏,事先就定下具体数额。丰年还好,灾年特别艰难,只能硬着头皮拖欠租子,经常有人因为欠租卖儿卖女。

非但如此,由于天灾越来越频繁,地主们开始提前收租——佃耕可以,先交些租子上来做定金。

仁义的地主,田租约为收入的三成。

一般的地主,田租约为收入的四成。

贪婪的地主,田租在收入的五成以上!

而且,几乎所有地主,都是大斗进、小斗出。即,借给农民粮食,用小斗来装盛,收租的时候则用大斗。

就算地主仁慈,家奴也会耍诈,没有太大区别。当然,想要掌握更详细的数据,李佑还得走访更多农民,最好是写成一篇农民调查报告。

半下午,刘子仁把妻子叫到一边,让她赶紧回家煮饭,低声叮嘱道:“煮饭时多煮些芋艿,再掺半把粟米。”

“我省得。”妻子李氏点头。

见李氏突然收工,李佑立即扔下锄头,抱拳道:“刘兄,我还有书要看,就不帮你挖芋艿了。明日再会!”

刘子仁又是尴尬又是感动:“这……这怎好意思,要不吃了饭再上山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年代:重生61,我靠赶山逆袭东北猎王

铁心

星穹断刃录

喜欢苟树的李狂生

港片:最强卧底,大嫂给我点烟

不弃九一

穿越了?第一天就无敌!

白狙

黑道:血狱江湖

野花不如家花香

快穿:精分宿主有个白月光

山幺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