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城的驼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恭送高宗皇帝,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隐城的驼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他的灵柩从洛阳启程回长安,沿途百姓跪地痛哭,却不知这哭声里,既有对“永徽之治”的缅怀,亦有对未知时代的惶惑——一个属于女皇的时代,正踩着他的丧钟,在漫天飞雪中悄然揭幕。
武则天,这个曾在感业寺写下“看朱成碧”的女子,终将以“武曌”之名,在李唐的废墟上竖起新的旌旗。她会改元“天授”,会在洛阳立起“大周”的国号,会让女子称帝从“大逆不道”变成“天命所归”——而这一切,早在李治默许她参与朝政的那一刻,便已种下了萌芽。就像贞观殿外的那株古槐,在历经风雨后,终究会在主干上抽出新枝,哪怕这新枝带着颠覆的力量,却也带着让帝国继续生长的生机。
唐高宗的时代落幕了,带着文治武功的璀璨,亦带着权力过渡的隐痛。但历史从不止步于“终结”——当张起灵在灵前握紧拳头,当李显在丧仪上手足无措,当武后在帘后凝视着朝堂的新老面孔,一个“令天地变色”的新纪元,正以女皇登基为笔,在史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那是打破千年规矩的勇气,是权力巅峰的孤绝,亦是一个帝国在变革中继续前行的注脚。
雪停时,洛阳城的晨钟响起。弘道元年的最后一场雪,终将融化在来年的春风里,而唐高宗李治的一生,亦会在史书中化作一段“承前启后”的注脚。
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留下的不仅是广袤的疆域与制度的遗产,更是一个让历史得以“破局”的契机——当女皇的时代来临,当李唐的江山在颠覆与重构中浴火重生,那些关于他的功过、关于武后的权谋、关于张起灵的抉择,终将在时光的淘洗中,沉淀成中华文明里最具争议却也最富张力的篇章。
这便是时代的魅力:它总在旧王的陨落中孕育新主,在既定的轨迹里埋下变数,让“终结”与“开端”在历史的长河边首尾相接。
而唐高宗时代的落幕,恰如一场盛大的谢幕——帷幕落下时,舞台上的灯光却未熄灭,反而为下一场更震撼的演出,亮起了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毕竟,在大唐的天空下,从来不乏改写历史的人,而武则天,正是那个在李治时代的余韵里,接过权杖,让日月当空的人。
李治的年号:永徽(650年—656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6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