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章 土地革命的特点和意义,妈妈俱乐部1-34节小说免费阅读,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实行土地革命“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1黔东革命根据地在短短的8个多月中,先后在贵州省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石阡、江口和四川省的酉阳、秀山(现属重庆市)等县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场革命,是群众性的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包括贫农、雇农、手工业者、游民等在内的农村广大群众,不仅摆脱了地主阶级的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压榨,而且每人均分得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这是黔东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土地革命的胜利,对黔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土地革命的胜利使广大劳动者获得解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土地革命的胜利,广大穷苦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能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热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而土地等生产资料在他们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黔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军来了,穷人的骨头都重几斤!朴实的语言,记载了黔东土地革命运动这段历史,同时饱含着对黑暗旧社会的控诉和对红军及苏维埃的赞颂。苗族同胞在传统对歌中唱道:“阿哥阿妹在对歌,快些唱啊别啰嗦。改日相会喝喜酒,莫忘红军恩情多。”土家儿女在花灯戏中唱道:“五月里来五月五,各区乡寨分田土。千年铁树开了花,乾坤倒转太阳出。”黔东各族人民用放烟火、舞龙灯、扭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尽情欢庆土地革命的胜利。生产力的解放,为根据地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土地革命的胜利,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土地革命的基本目的,不是单纯地救济穷苦农民,而是为了使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下得到解放,以便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土地革命后,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恢复速度很快,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土地革命前的历史最好水平。当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以后,激发出从未有过的生产热情,纷纷准备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准备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在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支援根据地建设;他们亲身感受到土地革命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在斗争会上斗地主时出了多年的怨气,今后该如何在分得的土地上出力。因此,摆脱封建土地制度的奴役剥削,获得土地的广大穷苦农民,劳动热情倍增,无论男妇老幼,都积极投入农业生产,按照苏维埃政府的安排干好农活。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在红军到来之前,地主豪绅的土地都种有庄稼,这些土地分给农民后,地里的庄稼就是农民自己的了,于是农民起早贪黑灌水、施肥、除草、松土,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二是适时抢收了所分得土地里已成熟的洋洋芋春荞、大大麦小麦等夏收作物,并及时抢种上晚稻、包包谷红薯、秋荞等秋收作物。三是为使较早分得土地的农民能及时播种,红军各部队从打得的给养中选出种子发放到各区、乡、村农户,农户有了种子便抢季节播种,使各村寨少有荒田空土。四是当现有耕地全部播种之后,农户又发挥潜力扩大种植面积,在荒坡上开垦出一片片新地,就连荆棘丛生之地也刀耕火种了高粱、小米、荞荞麦农作物。五是在春播时节,红军、游击队派出兵力配合苏维埃政府组织“代耕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和红军家属耕作,乡苏维埃和村贫农团还组织了“犁牛队”,帮助缺少耕牛的农户耕地打耙。此外,根据黔东地区十年九旱的气候规律,红三军要求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就近帮助农民新修或维修沟渠、水塘等水利设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土地革命的胜利,对以农业为主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来说,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土地革命的胜利,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经济基础,增强了根据地自身的经济实力。土地革命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确立了劳动人民所有制形式,使地主阶级经济基础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使苏维埃“发展收集粮食”和“对外贸易的流通,特别是粮食的调剂,储蓄与收集,与金融的活泼”1成为可能。其间,敌军为扰乱根据地秩序和破坏根据地经济建设,常突袭根据地,特别是在庄稼快成熟的时节,常出来抢收根据地农民生产的粮食,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日夜守护在庄稼地里,敌军未及靠近即被发现,鸣锣相告,使敌人很难得手。到粮食收割时节,根据地人民“组织大批的割谷队”,在游击队武装掩护下,“抢夺秋收,保卫秋收”,坚决“将我们分得地主田地内的粮食,我们自己的田地的谷子都抢回来割去”,“用坚壁清野的方法,将粮食油盐锅碗被盖都搬到山上洞子去”。2正是土地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削弱了敌人的经济力量,从整体上增强了根据地自身的经济实力。

4. 土地革命的胜利,为扩大红军和保护革命果实打下了基础。对苏区来说,只有在解决土地问题后才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只有解决土地问题才能够解决扩红问题。土地革命极大地削弱了豪绅地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力量,扩大了红军和苏维埃的革命影响,就是农民很快认识到工农红军与军阀进行的战争,实质就是农民与地主的战争,是“保卫土地粮食归农民”的战争,为保护自己已经分得的属于自己的土地踊跃参加红军。可以说,土地革命的胜利是粉碎敌人军事“进剿”和经济封锁的重要条件。

总之,土地革命的胜利,带来了黔东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土地的充分利用。在土地革命期间,虽然战事频繁,但农民仍积极进行生产,特别是在分配土地较早、环境比较稳定的地区,红军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垦荒种粮,农业生产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翻身的农民不忘党和红军的恩情,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纷纷组建游击队和自卫队,踊跃参战,为保卫土地革命果实而斗争,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黔东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使农民从经济上真正得到实惠,翻身农民进而认识到红军是为穷苦人民谋利益的,是人民自己的军队,从而自觉支持红军,为夺取战争胜利作贡献。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中,由于受到当时严酷斗争环境和革命紧迫形势的影响,加上土地革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工作经验,无法做到细致、深入、全面,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足和失误。主要表现在划错了一部分人的阶级成分,执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侵犯了部分中产阶级的利益,有的地方对农村中的工商业保护措施不力,在处理地主豪绅时没有完全按《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规定办,个别地方发生乱杀现象。发生这一错误和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左”倾错误的影响和缺乏土地革命经验。尽管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还存在问题和偏差,在分配土地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总的来说成绩是主要的,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根据地大部分地方先后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求,这是黔东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运动都不能做到的,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革命才能实现。这是黔东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狗老公40章免费阅读

橘子味的奶糖

厨房韵母2

躺摇椅的小橘喵

爸爸经常出差妈妈给我生孩子电影叫什么

汜水孤帆

美人被爸爸催眠爆笔趣阁小说阅读

萧风落木

双洞齐开王丽芸的背景故事和成就桃花以旧笑春风

凤凰附体

女孩被拉到20多个男生宿舍

彧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