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贺捷生的寄养岁月:动荡年代的特殊成长轨迹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贺捷生的寄养岁月:动荡年代的特殊成长轨迹,妈妈俱乐部1-34节小说免费阅读,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贺捷生,这位承载着贺龙将军血脉与期望的女儿,于1935年11月1日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呱呱坠地。当时,贺龙正率领红二、六军团在湘西战场上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拼杀,刚刚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新生命的啼哭,如同黑暗中的一缕曙光,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岁月增添了一抹无比珍贵而温暖的色彩。得知女儿出生的消息,这位身经百战、铁骨铮铮的贺龙将军,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温柔笑容,满心欢喜与疼爱都倾注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之上。
然而,喜悦的氛围尚未完全消散,严峻的现实便如乌云般迅速笼罩而来——长征即将开始。在那个极其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物资匮乏,路途艰险,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踏上这样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程,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贺龙与妻子蹇先任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痛苦之中,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决定先将女儿暂时寄养在一户亲戚家中。在他们的设想里,女儿能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避开战争的硝烟,平安健康地成长。于是,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亲戚前来接走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饱含着对女儿未来安稳生活的期盼。
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亲戚却始终没有出现。贺龙看着怀中天真可爱、懵懂无知的女儿,内心满是不舍与无奈。一边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坚定使命,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带领红军队伍突破重围、为革命保存有生力量的重任;一边是对女儿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作为父亲,他又怎能忍心将幼小的女儿置于未知的危险之中。在痛苦的抉择中,军人的坚毅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最终占据了上风,贺龙咬着牙做出了一个艰难无比的决定——带着未满月的女儿一起踏上长征之路。
这一决定无疑是大胆且充满挑战的。党组织在得知贺龙的想法后,也陷入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风险,但同时也被贺龙对女儿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所深深打动。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党组织破例同意小捷生参加长征。就这样,小小的贺捷生成为了长征队伍中最特殊的一员,跟随红军队伍,开启了那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长征历程。
在长征途中,贺捷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恶劣的自然环境,陡峭的雪山、泥泞的草地、湍急的河流,时刻威胁着她的生命;敌人的围追堵截,枪林弹雨不时呼啸而过,让她在襁褓中就与死神无数次擦肩而过。但她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战火与风雨的洗礼中努力成长。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她遮风挡雨,贺龙和蹇先任更是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保护她的安全上。这段特殊的经历,也成为了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记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底色。
时光悄然流转,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神州大地陷入了更为残酷的战火之中。贺龙临危受命,即将带领部队东渡黄河,深入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保卫祖国、抵御外敌而浴血奋战。与此同时,贺捷生的母亲蹇先任也接到组织的重要安排,即将被派往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风云变幻、局势紧张的形势下,年幼的贺捷生一时之间成为了贺龙夫妇难以安置的“难题”。
为了女儿的安全与未来,贺龙经过慎重而周全的考虑,决定将她托付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两位部下——秦光远和瞿玉屏。在托付之时,贺龙紧紧握住两位战友的手,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向他们叮嘱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其一,待贺捷生懂事之后,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贺龙心中,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只有通过学习,女儿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其二,孩子的姓氏可以随养父,但“捷生”这个名字绝对不能更改。“捷生”这个名字,不仅是对女儿出生时战斗胜利的纪念,更承载着贺龙对女儿深深的爱与殷切的期望,它是父女之间情感联结的重要纽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的珍贵印记。
贺捷生先是跟随第一位养父秦光远来到贵州铜仁居住。初到铜仁,这座陌生的城市对于年幼的贺捷生来说,既充满了新奇,又让她感到不安。但秦光远就像一位温暖的守护者,对她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在铜仁的几个月里,秦光远将全部的父爱都倾注在贺捷生身上,为她遮风挡雨,给她讲故事,哄她入睡,让她在动荡的岁月中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与安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