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重访印江木黄老区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肖克重访印江木黄老区,妈妈俱乐部1-34节小说免费阅读,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84年1月2日,岁末年初的时节,空气中还弥漫着新年伊始的气息。下午5时55分,印江的天空被落日余晖染成了橙红色,就在这一刻,肖克同志抵达了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县委、县人大常委、县政府、县政协以及人武部的负责同志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怀着崇敬与热忱,迎接这位在革命岁月中有着卓越功勋的老革命家。
肖克同志的到来,让整个印江县城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特殊的活力。大家簇拥着他,眼中满是敬重与亲切。虽然旅途劳顿,但肖克同志的精神矍铄,他微笑着与每一位迎接他的同志握手,那坚定有力的握手,传递着温暖与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并肩作战的情谊。
第二天,也就是1月3日,木黄这个名字在肖克同志心中激荡起层层波澜。50年前的烽火岁月,在他的记忆中从未褪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清晰。如今,对木黄的深切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尽管窗外风雪交加,严寒刺骨,但肖克同志毅然决定驱车前往木黄。
汽车缓缓启动,行驶在蜿蜒的道路上。一路上,银装素裹的世界映入肖克同志的眼帘,连绵起伏的山峦被白雪覆盖,宛如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盘旋。然而,肖克同志的思绪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美丽的雪景上,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指着板溪,关切地问道:“这里有少数民族没有?”张朝仙同志连忙回答:“这里有土家族、苗族和其他民族四、五种。”肖克同志微微点头,神情庄重地说:“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党的民族政策至关重要,这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基石。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就一定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各民族就像一家人,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
当车路经陡溪时,肖克同志看到路边一群年轻人,他们穿着时尚的现代服装。他感慨地说:“他(她)们不爱穿民族服装,这是由于十年动乱,民族政策遭到了严重破坏。那时候,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都被压抑、被摒弃。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各民族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光彩。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要珍视它、传承它。”稍作停顿,肖克同志接着说:“你们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时间,我觉得最好以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的时间10月24日为好。这不仅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更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象征。以这个日子为契机,能够让大家铭记历史,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努力。”
10时30分,汽车缓缓驶入木黄。这个曾经见证了伟大会师的小镇,如今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庄重。10时40分,肖克同志迈着坚定的步伐,步行前往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碑。一路上,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肖克同志看到王震同志为会师纪念碑的题字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高兴地说:“写得好!王震同志的字苍劲有力,就像当年我们并肩作战的气势一样,充满力量。”看过石碑简介后,他认真地思考了片刻,缓缓说道:“情况基本准确,有些小毛病无伤大雅。这段历史是我们党和军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和研究。”随后,肖克同志兴致勃勃地提议大家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他站在纪念碑前,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
路过碑亭工程时,肖克同志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碑亭和雄伟的纪念碑,认真地说:“这儿有王震同志提字,碑很雄伟,它承载着我们那段光辉的历史。周围就不要修别的了,保持这份庄重和肃穆,让后人能够更纯粹地感受当年会师的伟大意义。”
肖克同志继续前行,来到了木黄街上。正值赶集,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他看到一位老年妇女杨秀珍,便亲切地上前与她攀谈起来。肖克同志微笑着说:“红军来木黄时,你们很苦,我们也苦。那时候,大家都在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奋斗。现在你们好了,我们也好了。”杨秀珍激动地回答:“我们现能过上好日子,全靠共产党,要感谢党、感谢红军。没有你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肖克同志听后,欣慰地点点头,他深知,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