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制度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制度,妈妈俱乐部1-34节小说免费阅读,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确定了“统一的累进税,废除国民党军阀政府的一切田赋、丁粮、厘金、苛捐杂税等。”苏区的一切经费负担原则上都加在剥削阶级身上。由于认真贯彻了上述的财税政策,加强了财税管理,严肃了财税纪律,有力地防止了营私舞弊现象。发展了苏区经济,保障了财政供给,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达到了休养民力的目的。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财务管理水平,努力节约经费开支,加强财税制度的管理,达到货尽其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更好地为根据地建设服务,黔东苏区的各级财务机关实施了预算、决算、贮藏和审计等制度。
(一)预、决算制度
在当时物资非常缺乏、生活极端艰苦的情况下,红三军广大指战员和苏维埃干部都很重视管家理财的工作,把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作为己任。根据财务往来情况,制订了结算制度。据当年曾任红三军经理处粮秣科科长兼红三军司令部机关司务长的陈恒久回忆:“从机关到连队都经常对一切经济往来,财产物资等进行全面的结算和清理,坚持一旬一报,同时制发了《月份支出预算书》和《分科目收支对照表》以及《总计账科目表》。在决算中,多余的部分逐级上交,凡是打土豪没收来的以及战争缴获的财物,是哪一家的,哪个单位交来的都要第六章 财政经济建设
记账,一个月满了,收支多少要有决算,逐级上报,同时编制下月预算,没有预算就不给拨款。为了便于计算收支和记账,在内部,对那些没收、征发的物品,除粮食不作价外,其它如盐、油、煤油、布匹规定了作价办法,即盐、油在五斤以上,煤油整缸的照市价减半,布匹整匹的减价三分之一,不足五斤的油、盐和整缸煤油、整匹的布均不作价,由经理处分配。”又据老红军贺文玳说:“部队和游击队把打土豪和战争缴获来的东西,都交经理处或没收委员会统一保管,记账。管钱、管物各是一班人。动用司部首长批条到经理处领取钱物。经理处只起个保管的作用。各级财经机关都有结算账簿和收支账,记账是用毛笔。如果账、物不符,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由于建立了预、决算和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力地加强了现金、实物的管理,1934年7月后,苏区的财经工作,基本上克服了混乱现象,较好地实现了财经的统一。但是,因战事频繁,人员增减无定,财源难测,预算往往不能实现,计划与实际总是有差别,这是客观情况的必然,因而更增加了苏区财经机关和财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二)贮藏制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使新创建起来的根据地得到巩固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吃饭问题,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贮藏工作,正是为了解决粮草先行和吃饭的问题
根据地的贮藏工作,分为粮食物品贮藏和金银钱币的贮藏两大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