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苏维埃游击八大队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黔东苏维埃游击八大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革命火种初燃
沿河县城东南,巍然屹立着雄伟高峻的红岩。其脚下分布着黄家岩、水田坝、斑鸟溪、庙树坝等十几个村寨,几百户人家傍着蜿蜒奔腾的白果河生活。时至今日,人们望岩涉水,仍会想起当年红三军来这里时,红岩儿女武装抗敌、迎接红六军团先遣队的可歌可泣故事。笔者走访赵昌顺(游击大队长 )、黄修清(胡宏升政委警卫员 )等80多名红军游击队员与近百名红岩群众,结合史料、录音,整理如下:
30年代,红岩脚下村寨隶属水田坝乡,乡公所所在的水田坝大寨是沿河通往四川酉阳、秀山的必经集镇,逢农历四、九赶集时热闹非凡。此地背靠红岩、面临小河,对岸龙宝山、白果坪开阔,依山傍水、森林茂密,战略地位关键。但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黑暗,三个民国区长、两个民国乡长与14户土豪霸占全乡80%耕地,他们重租税、高利贷盘剥,勾结官匪,巧立名目派款派差、随意杀人,农民饱受剥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被迫背井离乡。
1934年6月红三军挺进沿河,军部驻晓景乡长冈岭村,师部设水田坝南面铅厂坝,土豪劣绅闻风丧胆。贫苦大众盼来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拍手称快,红岩似与太阳辉映更红。
乡公所对岸黄泥坡的赵昌顺,读过私塾,因家贫随父编篾货。他听闻红军驻谯家铅厂坝,偷偷前往。师长钟炳然、团长贺炳炎接见后,发现其有文化、有头脑且仇恨反动派,留他在红军学习五天。赵昌顺受革命启蒙,决心跟党和红军干革命,钟、贺遂派他回乡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
赵昌顺回乡后,秘密串联黄玉成等多人,在猫洞关帝庙开会。他介绍红军情况、讲解革命道理,呼吁穷人建队伍、反土豪、建苏维埃。众人群情激昂,宣誓“紧跟红军闹革命,永远不变心,变心砍头不留情” 。
二、队伍发展与战斗
(一)游击队与苏维埃成立
1934年7月15日水田坝赶场日,水田坝游击队宣告成立,60多名穷苦人背大刀、扛长矛,劳苦群众扬眉吐气。贺炳炎团长到场,宣布水田坝游击队为苏维埃第八游击大队,任命赵昌顺为大队长等,部署缉拿逃亡地主、摸清反动乡团、为红军“索饷”、协助建乡苏维埃及开展土地革命等任务,与群众畅谈到深夜。
7月16日,大队部设国民党乡长赵昌明家并树红旗,胡政委设红军独立团团部,夏副官筹备乡苏维埃。7月20日赶场日,水田坝乡苏维埃成立大会召开,选举王齐书为乡苏维埃主席等,公布五条施政大纲,群众欢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鞭炮锣鼓声响彻山谷。
(二)斗争与发展
有了苏维埃和游击队,军民配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土豪财产,除部队给养外全部分给贫农,游击队获群众拥护,半月内从60余人发展到150多人。
地主、富农勾结反动势力,造谣破坏,绑架暗杀游击队员与苏维埃人员,封锁苏区。游击队设卡放哨、侦察敌情、加紧训练。侦察到柏果树保董杨胜华勾结民团妄图破坏,夜间奔袭捕获,于赶场日砍头示众,反动民团收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