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兵到红军浴血奋战十八年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从神兵到红军浴血奋战十八年,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是从神兵到红军的。青少年时参加神兵,1934年参加红军,1952年转业地方,在军中戎马挥戈十八年整。这十八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细数我身上的伤疤,每一年平均两个还要多一点;现还活着,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比起成千上万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先烈,我又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为了不忘过去,缅怀革命先烈,以敦促自己,教育后代,重新回忆一下我十八年的战斗经历,是颇有意义的。
我是德江县稳坪区茅岭村人,青少年时参加过神兵,练过武术,接触过社会斗争。1934年贺龙同志率领红三军到黔东时,正是我们神兵组织被国民党部队打败,神兵们走投无路之日。社会斗争的历史推动着我必须朝前走,因此,我就跟当地参加神兵的人一起投奔了红三军。
我为什么要参加神兵呢?在旧社会,凡是受压迫的穷人都是没有立足之地的。那沉重的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和抓兵派款,压迫剥削,压得穷人总是抬不起头,翻不过身,喘不过气。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当地的区乡保长和土豪劣绅对穷人的统治和奴役更加凶狠,多数穷人都被榨得衣不蔽体,食不饱腹,求生不能,寻死不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穷人们就组织起神坛,藉迷信作掩护,操练武术,培养神将,发展神兵。1933年6月,德江全县神兵大起,以“除暴安良,打富济贫”为斗争口号,以“灭丁、灭粮、灭捐”为斗争纲领,打击对象是区乡保长和土豪劣绅。由于神兵组织的斗争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穷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参加。
我们寨子上的神兵是杨秀岚、杨秀安两兄弟为首成立神坛,组织起来的。杨秀岚为令公,杨秀安为令婆,令公令婆是神坛内部的职称。开始我们那支神兵只是在本寨团团转活动,以后还去过夹石、板桶水、木朗溪、五谷溪等地,神兵队伍曾发展到4、5百人。神兵们每天都要喝神水,阴神练武,口喊:“杀不进,砍不进,一刀砍个白印印”。1933年冬,在我地望牌(万牌)河对门驻扎一支国民党的部队,神兵知道后,很快集合起来去攻打,将那个部队打得大败,死伤几百人。这次胜仗,是继稳坪场神兵打败黎纲部队之后的又一仗,当地的区乡保长被吓破狗胆,没参加神坛的人几乎全部跑光。
1934年初,由于神兵四起,印江、沿河、思南也有了神兵。闹神兵最厉害的是德江、印江两县。印江的神兵曾数次攻进印江县城,德江神兵占据县城,赶跑过县长,并自拥梅天休当县长,在城内开仓济贫,施行政事。神兵攻城破邑,国民党政府当局深感不安,四处调兵遣将攻打神兵。神兵中有的是区乡团长和土豪劣绅为了保家保命而混入神兵组织的,在国民党政府调兵镇压时,反水投敌了。真正的穷人当神兵所使用的武器是刀叉木棍,怎能敌得过敌人的洋枪洋炮,所以神兵活动终归失败了。
我是怎样参加红军的?正当神兵行将瓦解之际,碰巧来了红三军。红三军活动在沿河县的铅厂坝、谯家铺、枫香溪一带,在那里打富济贫,将那些有钱有势随意压迫老百姓的土豪除掉,将财主家的土地、财产分给穷人。神兵们得知这些情况,认为正合符神兵斗争的要求,便相约前去投奔红军。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参加红军的,时间是1934年6月。同我一起投红军的有杨胜利、杨胜流,还有瓦厂坡的杨承品和枫香溪参加红军队伍,被编入纵队师,大部分时间是打仗,在村子里、山坡上,昼夜跟敌人周旋,有时搞点训练。大约经过半年光景,我们一同参军的人都分散了。二六军团会师后,在酉阳南腰界整编,我被编入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在团部当通讯员。后开往湖南,1935年春,在湖南永顺县交头寨跟敌人打了一仗,撤下阵地时,我与同时参军的杨胜流见过一面,此后不知他何时离开部队。一同参军的人一个也没见着过了。
1935年6、7月间,我被调到湘鄂川黔苏区独立团当班长,大概是十月份被提任排长。11月19日开始长征,我们部队从大庸出发,绕了几个圈,从湖南转到贵州,经铜仁、江口、石阡,而后进入黔西、大定、毕节。在大定打了一个大胜仗,在新场也打了一仗。1936年2月在大定城西北将军山打退了强敌的围攻。4月渡过金沙江,分成左右两路进军,爬过雪山,在四川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接着过草地,在草地大约走了将近一个月,下雨天气多,泥滥路滑,几乎天天有仗打,万里路上无人烟,生活艰苦到了极顶,拖得弹尽粮绝,吃皮带、嚼草根,红军损失的人不少。出草地后,过甘肃明县的腊子口,在古园县与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以后就在陕甘宁建立陕北苏区根据地。1936年“双十二”西安事变时,我们部队从甘肃怀县的洪德镇开到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部建立联军,准备和胡宗南部决战。到西安后,我们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我被编入102师。“七·七”事变后,我部开往前线,在华北平原与日寇作战。我历任连长、营长、团长、侦察队长、情报科长、游击支队长(副师级)。1941年我被调保卫延安,在三五九旅警卫团一营任营长。1943年三五九旅南下,在大别山与新四军五师会合,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包围中原,我们又突围回到延安。
我参军后,在长征中入党,在南征北战中负大小伤五十余次,重伤休息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达十四次,死去又复活达五次,所以现在成了二等甲级残废人。
解放后,1952年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八师情报科长转业到地方,在兰州任甘肃财政厅人事处处长。以后担任过大生冶材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建筑机器厂厂长,工人医院院长,庆阳地区民委主任,庆阳地区工业局长。久在甘肃工作,1970年4月离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