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黔东特区根据地的群团组织建设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黔东特区根据地的群团组织建设,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十三条 农民自卫队,在夜晚或暇时须学习军事技术及遵守纪律。
第十四条 农民协会,为了要使大家齐心合意,坚持到底,规定纪律五条,大家遵守,如有违犯,任凭大众公意处罚。1. 不准反心,泄漏秘密,投降敌人;2. 下级服从上级;3. 打土豪,要平分。并不准拿工人农民的一针一线;4. 不准仇杀工人农民;5. 不准奸淫放火。
……
第十七条 因为农民协会是一个革命的团体,凡是反帝国主义军阀国民党,拥护工农利益之革命的团体,我们都与联合。
第十八条 因为国民党已经叛变群众,我们完全拥护苏维埃政府和红军。
第十九条 雇农工会,可以整个加入农民协会,在村协会之下,组织雇农小组。
第二十条 士兵是武装了的农民,应该欢迎他们加入,并且组织士兵小组。
第二十一条 我们主张信教自由,凡是信神的、不信神的、信教的、不信教的农民,均可加入协会。”
随着农民协会的建立,各乡苏维埃大部分建立了雇农工会、贫农团和农妇代表会(9月初开始筹建工作)等群众组织。其中贫农团是农民协会的中坚力量,雇农小组在贫农团中起领导作用,主要帮助乡苏维埃政府执行苏维埃一切法令和政策,如土地法、劳动保护法、经济政策等,并团结中农,保护雇农、贫农、中农的利益,与地主、富农作斗争。
除以上群众团体外,根据地还建立了以下重要群众团体(部分):
共青团黔东特区工作委员会。1934年7月,在建立中共黔东特区工委的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黔东特区工作委员会。首先在特区革委机关、区乡干部中发展团员20名,并以此为骨干,积极筹建团的基层组织。有青年团员196名。是年9月,为适应根据地反“围剿”战争的需要,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提出“猛烈的发展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的教育”等要求,黔东青年不仅纷纷报名参加红军奔赴前线作战,而且他们又以实际行动迎接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由于之后红二、六军团东进湘西,未能实施10月召开黔东特区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建立健全特区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计划。
中华少年先锋队黔东特区总队。1934年8月组建,由黔东特区革委会经济部长李芝兰负责领导开展工作。总队长何邦祥,副总队长王国平。从7月开始,在根据地中心的部分区、乡又建立了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其中7月建立了枫香溪区、谯家区少先队,卢绍安、杨光昌分别任队长。8月建立的区少先队,其队长分别是:铅厂区胡昌进(副队长文呈相);旧寨坝区吴国仕;白石溪区黎邦和;淇滩区杨胜广;上坝区杨胜奎;茶园头区廖承生。同年7月,建立了谯家乡少先队,队长陈立瑜。8月建立的乡少先队,队长分别是:白石溪乡倪加齐;里户乡杨胜平;芭蕉乡何应贵;天宫井乡杨胜宣。
湘鄂西中央分局对群众团体建设和群众工作十分重视,把党的全部群众工作视为党最大的主要依靠,发展黔东各种革命团体。在是年9月部署反“围剿”战争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少先队的编制、“发展雇农、苦力、手艺工人的经济斗争”、“猛烈的发展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的教育”、“加强党在劳动妇女群众中的工作”、“建立白区的雇农工会、农民委员会,发动他们分粮、秋收斗争、抗税斗争,以至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组织城市中的工人的阶级斗争与红军的胜利相配合,主要的是乌江的船夫与思南、印江、松桃、铜仁、江口、沿河、酉秀、龚滩、彭水、涪州各市镇”等要求。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苏维埃运动中,各群众团体在教育和团结各界各族革命群众,动员革命青年参加红军,组织群众支援红军作战,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比如,雇农工会和贫农团在土地革命中负责组织查田、评产、分配土地和财物;少先队负责递送情报,盘查坏人等;农妇会动员妇女照顾和安置伤病员及后勤服务工作,枫香溪、白石溪等地的农妇会还组织妇女到临时的红军医院当护士,为红军伤病员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包扎伤口、换药、洗绷带、洗衣裳和被褥,给重病员喂饭、服药等等。不少红军伤病员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很快得到康复。黔东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体现了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深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