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及反“围剿”综述
南岳清水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及反“围剿”综述,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南岳清水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武装斗争是创建、发展、保卫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红三军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既使贵州军阀王家烈极度恐慌,也震惊了川、湘、鄂之敌。1934年6、7月,由于军阀各守门户,未能对根据地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到了8月,黔敌迫于形势,命令驻黔北部队进行骚扰。与此同时,根据地内的残余反动武装也蠢蠢欲动,一些不甘失败的土豪劣绅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互相勾结,进行暗杀红军地方干部,袭击苏维埃政府,袭占苏区重镇,封锁交通要道以阻止苏区进购食盐和医药等破坏活动,妄图颠覆红色革命政权。为彻底地肃清根据地内的反动残余势力,保障根据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地方工农武装的积极配合下,红三军与敌人在淇滩、冉家祠堂、玛瑙洞、木黄、倒马坎等地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激战,取得胜利。贺龙还亲自制定战略战术,指挥红三军灵活机智地打击敌人。此后,9、10月间,黔、川、湘之敌不甘失败,联合“围剿”黔东革命根据地,又遭惨败。黔东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处于鼎盛时期。
一、根据地武装斗争的开展情况
1、玛瑙洞战斗
玛瑙山位于松桃县麻阳与印江县刀坝交界处,海拔1476米,半山腰的玛瑙洞,洞内宽敞可容纳2千多人,洞深处孔穴交错,道路莫测,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崎岖山路通向洞口。8月,红三军主力在松桃、印江毗连地区开辟苏区,进驻麻阳、天堂一带。麻阳大土豪、反动区长胡兴魁,独霸一方,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在红三军到达之前,纠集当地土豪劣绅,并胁迫部分群众躲进玛瑙洞。扬言“踞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玛瑙洞,贺龙就是插翅也难飞进洞来”,妄图凭借天险与红军顽抗到底。贺龙决定攻打玛瑙洞,消灭胡兴魁。
8月7日战斗打响。当地群众积极带路,并不时报 告敌情,由于小路口被几支土枪、土炮封锁,担任主攻任务的川黔边独立团和德江独立团,两天试攻不下。最后,挑选了12名战士攀登洞口顶上的悬崖,再用绳索捆腰一齐吊下,接近洞口时,在红军机枪的配合下,以猛烈的手榴弹炸掉洞口土炮,然后突击队员冲入洞内,一举攻占了玛瑙洞,消灭胡兴魁土着武装百余人,其中击毙土豪3人,活捉劣绅10多人,尼姑赵玉兰因私通胡兴魁,策划“反共防共”,在群众要求下被处决;胡兴魁趁乱之机钻入溶洞隐匿而逃脱。这次战斗的胜利,是红军与苗、土家族等人民共同配合,团结战斗的结果。麻阳反动武装被消灭后,这一地区的群众很快地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
2、奔袭淇滩
淇滩镇是乌江东岸的一个重要集镇,距沿河县城30余里,是食盐的转运集散地。当红军占领淇滩并在此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后,敌人时有骚扰。趁红三军主力在印江、松桃等县活动之际,黔军傅衡中旅由湘西回到沿河县城。8月12日,杨畅时团黄富安营突然占领淇滩镇,企图阻止红军北返,并切断苏区盐道。
贺龙得到情报后,亲自赶到沿河四区水田坝,召集红九师师长钟炳然、沿河独立团团长贺炳炎开会,决定由红九师一部配合沿河独立团坚决把这股敌人吃掉。贺炳炎传达了军部“打过淇滩镇,重占沿河城”的命令。14日,沿河独立团从距淇滩180里的松桃火烧桥星夜赶到沿河五区的甘溪坝上坝,在红九师一部配合下,兵分两路到达淇滩附近的天宫井、上坝,15日拂晓进入阵地。
守军闻讯,即令史绍舟、宋朝清团在乌江南岸布防,扼守从彭家渡口至深沟子一带,并隐蔽船只,妄图凭借天险阻击红军。16日,正逢淇滩镇赶场。老红军王子龙率甘溪游击队为前锋,乔装成小贩潜入淇滩场内,机智地消灭了敌人三处步哨。上午9时左右,敌哨兵发现红军进袭,进行反扑。王子龙和4名游击队员员在马鞍桥边遭到敌人排枪射击,当即牺牲。此时,贺炳炎率沿河独立团向敌发起进攻,由上坝左翼方向穿插杨武坡至新寨,打掉敌人的机枪阵地。同时,黎子水八大队在赵昌顺带领下,凭借地形熟悉,直插淇滩镇,上坝、甘溪游击队则由狼溪至田坝直插淇滩场。秦子开指挥连队从右翼袭击敌人后卫。在三面夹击之下,激战1天,敌人夺路朝彭家渡口溃逃。此战,全歼黄富安营,俘敌80余人,缴枪70余支,不少敌兵溺死乌江,傅衡中部被迫放弃沿河城,逃回务川。
3、首战木黄
为了解决特区物资和粮食的困难,8月22日,红三军军部指令红九师一部前往印江县木黄打给养,恰遇黔军黎刚率部从梵净山开往木黄寻找红军主力作战。贺龙一面命令红九师作好迎战准备,一面要特区政府组织好后勤。23日,红军开往地茶坝一带,观察敌军的行动。24日,敌人奔向阳地茶坝攻打红军。红军采取“诱敌深入”战术,速向松桃八区岩柯坝撤退,黎刚部中计进驻木黄。此时,黔东纵队受命前来配合红九师。25日晨,红九师与黔东纵队一部在岩柯坝兵分两路,一路复出地茶坝,一路直经锁口山,出敌不意地形成夹击之势,并速向木黄进发。时逢木黄赶场,红军战士怕误伤群众,朝天鸣枪,睡梦之中的敌人在惊慌之中向新业、老寨方向逃窜,企图逃进梵净山。红军乘胜追击,在洞沟坡俘获敌第三营营长及士兵百余人,毙敌80余人,缴枪150余支。缴获黎刚的皮大衣,黎刚也险些丧命。此后,黎刚部再也不敢同红军正面接触。
4、倒马坎激战
倒马坎位于秀山县西南,大山重叠,道路陡峭,地势险要,是与松桃、沿河、酉阳等县毗连的交通要道。8月,红三军在川黔边发展苏区。秀山团防头子杨卓之为防红军占领秀山,派重兵把守倒马坎一线。贺龙决定打破杨卓之倒马坎防线,把主攻任务交给红七师。8月30日,在卢冬生师长的率领下,红七师从松桃火烧桥大本营出发向倒马坎进军,途中兵分两路:左翼部队控制倒马坎左侧制高点老营盘,右翼部队控制倒马坎右侧制高点老鹰嘴,形成夹击之势。这天,红军四连战士在连长冉瑞才的率领下,夹在赶场人群中潜入坝芒,然后出其不意地捣毁敌前沿指挥所,接着抢占狮子背。下午4时,红军全线出击,直冲倒马坎守敌。敌军遭到夹击,纷纷溃逃,红军又追至四坳口。这次战斗消灭杨卓之保安团,俘敌40多人,缴枪30余支,为开辟秀山、酉阳大片游击区奠定了基础。
5、围攻大坝
红军主力西进印江、德江活动时,酉阳县南腰界团总冉瑞廷错估形势,率领残部窜回南腰界,杀害了留守于此的红军代表、伤病员及其家属,并勾结沿河县晓景团总傅润芝残忍地杀害了晓景区革委的负责人冉正廷和晓景游击大队队长王廷芳。得此消息,贺龙令红九师前往歼敌。
8月26日,红九师在木黄打败黎刚部后赶到火烧桥宿营,经过1天的休整。28日,红九师一部配合黔东纵队和游击队,兵分三路向南腰界进发。同时,红七师一部向川黔边界坝芒警戒,以防秀山大土豪杨卓之、殷仲卿增援。在红军强大攻势下,冉瑞廷之子冉崇侯率众匪被迫退缩在大坝场的老巢冉家祠堂内,并诓骗一些群众进去,妄图以群众为人质负隅顽抗。冉家祠堂坐落在一片烂田中央,祠堂四周有坚固的石砌围墙,只有一条小径可通,易守难攻。加之匪徒挟持了100多名群众在里面,不宜强攻。于是,红军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开展政治攻势,并在余家桶子外墙上写下了“打倒冉瑞廷,替为革命而牺牲的群众复仇!消灭冉匪武装,武装工农自己!”的巨幅标语。通过宣传和政策攻心,一部分群众陆续逃出。相持半月后,红军决定夜间偷袭。9月12日晚,红军在围墙周围烧了几堆大火,照得四周通明,挑选的96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举着大刀和手榴弹,借着火光,在机枪的掩护和土炮的轰击下,冲进围墙,部队一举端掉了匪巢。战斗中红军三连赵连长牺牲。
经过这几次大的战斗,红军和地方武装的配合更加紧密,战斗力更加增强。湘鄂西中央分局在1934年9月15日的报告中总结说,“红军在创造黔东苏区的过程中,战斗情绪与军事技术也相当提高了,最近几次与敌人接触,已经取得几次的胜利。”同时,敌人也加紧调整兵力,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作出又一部署。
二、湘鄂西中央分局扩大苏区方针、任务的制定
红三军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通过连续进击,基本上肃清了苏区内部敌军据点,扩大了游击区,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这为湘鄂西中央分局作出扩大根据地的决定创造了前提条件。
1934年8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酉阳县南腰界余家桶子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结合第五次反“围剿”这个“党当前最战斗的紧急任务”,根据会议的决定,红三军一方面巩固和发展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东出湘西,在湘鄂川边恢复老根据地,发展新根据地,以形成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大局面。19月,分局在此又召开会议,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以来,特别是从洪湖转战到湘鄂川边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苏区的方向和目标。
分局认为:“黔东根据地的创造,可以使黔东、黔北、川东、川南、湘西、鄂川边几十个县游击区域迅速的发展苏维埃运动,可以使鄂川边的游击战争配合着更快的发展,可以创造成为一个湘鄂川黔边最大的苏区,造成推动恢复湘鄂边和湘鄂西全部苏区的基础。”“所有这全部革命斗争的成绩和红三军在这时期政治上、军事上长足的进步(政治机关的全部恢复,党的威信大大的提高,党团员增加了百数人,军事技术的提高)与英勇的胜利,已经使我们解决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任务,奠定了一个巩固的基础。”但是,根据地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因为红军的扩大,粮食衣服物资上的准备,军事技术的提高,以及因为工作的开展,经常感觉干部的困难,然而只有地方群众工作的开展,红军的扩大,才是战胜我们一切困难的基础。我们要战胜困难,只有更加扩大苏区扩大红军扩大我们群众工作的范围,更加彻底的实施苏维埃一切政策和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我们现实的困难是粮食,苏区小了,又遭天旱,收成只有一半,这种困难,主要从扩大苏区解决,所以我们主要的任务是猛烈的扩大苏区,扩大红军,争取更广大的群众加入斗争。”
分局指出,“在全党领导全苏区及全中国的工农群众,进行粉碎五次‘围剿’的伟大任务中,……要坚决的创造湘鄂川黔边苏区,首先是争取苏维埃的首先胜利,……毫无疑义的,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争取消灭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首先胜利,……因此党必须加紧的执行下列的战斗任务”2,这就是分局提出的“湘鄂川黔边区党的主要的战斗任务”,即:
(1)、 “为了扩大红军而斗争,这是第一等重要任务。……必须将红三军恢复成为二军团……加强红军中地方武装中的政治工作,保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党的最主要工作之一。”
(2)、 “开展群众的阶级斗争,彻底的实行苏维埃政策,布尔什维克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群众,是党的主要任务之二。”
(3)、“开展白军白区工作,是党的主要任务之三。”
(4)、“开展苗族中的工作。”
(5)、“开展川东苏区以与鄂川边打成一片,用最大力量去发展川东、酉阳、黔江的游击战争,以与鄂川边区游击战争打成一片,以开展鄂川边区和川东苏区的建立。”
(6)、“准备一批干部去建立、恢复湘鄂边,恢复洪湖的工作。”
根据这一方针,分局确定了“党的组织革命战争中本身的组织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