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太阳系人类文明
一天一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章 太阳系人类文明,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一天一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徒手攀岩的攀岩者,在野外攀岩失误,从近三十米的高度摔到地上,最后都没死。
随身的智能机器人,立刻对其进行了抢救。
五分钟之内,距离最近的空中智能救护平台就赶到了地方。
在空中智能救护平台对攀岩者进行了急救手术。
全身内脏换了一大半,最后二十多天就从医疗中心里重新走了出来,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
在这个时代,只要大脑不出现严重问题,想要意外死亡,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再除了自然景观以外。
人类文明,地球,也算是有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地下避难城。
曾经人类文明为了躲避末日危机而构建的地下避难城,
到这个时候,虽然依旧没有废弃,但也很少有人们常住了。
地下避难城,几乎已经成为了人类文明关于末日危机记忆的载体,
更多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偶尔会来到地下避难城,参观游览一下。
秦裕也有下到地下避难城里看一看,
地下避难城本身,结构和设施相比于当初其实也没有什么改变,也就只是没有那么多人了。
……
在地球走了一圈过后,秦裕从九州范围内一座城市的星际港口重新启程。
如果还是人联时代之前,
秦裕想要在人类世界中走走看看,感受了一下当前的人类社会,可能地球之行之后就该结束了。
但显然,这个时代,人类文明的‘世界’和‘疆域’已经远远不止地球这一块地方。
继火星,地球之后,秦裕选择再前往的是金星与水星。
在人类文明的疆域范围内,
金星和水星一直扮演着一个比较特别的角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星轨道和水星轨道位置,都完全没有人居住,金星和水星在人类文明智能工业中,始终作为资源星存在。
金星和水星表面,遍布着用作资源开采的智能机械,
并且,金星和水星表面的资源开采区,一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产活动,社会运转,文明发展等需要在扩大。
这些开采出来的资源,将通过在金星和水星表面各位置的,类似电推进轨道升降平台的装置,持续不断运输到金星,水星同步轨道位置的,环金星和环水星工业带。
将这些资源部分加工成金星和水星资源开采所需要的智能机械,以及开采持续需要的工业消耗品等,
更大一部分则是变成了深加工过后的材料,能源物资等,由往返地金,地水,火金,火水等航线的大量电推进飞船,运送往了其他星球各星际城市的智能工业区,作为人类文明社会整体运转的需要。
全过程都是由强人工智能遵照人联,负熵研究院制定的计划进行,作为由强人工智能负责的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
没有什么需要人们插手的地方。
不过,到这个时候,
金星和水星轨道位置,也已经有一些人在居住。
主要也是,金星和水星那工业环,处于同步轨道看去,也算是人类文明中极其震撼的一幅景象。
这两个地方,也已经算是成为了这个时代不少人们的旅游和参观游览会去到的地方。
部分到过金星和水星的人们,有居住在水星和金星轨道位置的意愿,
人联也就顺着金星和水星轨道的环星体智能工业带,建造了一些居住区。
不过,此刻金星和水星的同步轨道位置,也就各一个星际城市,
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依旧并不多。
金星紧挨着智能工业带的星际城市就住着百来万人,水星轨道的星际城市还不到百万。
秦裕乘坐“启明二号”星际飞船,先后抵达了金星和水星。
人联中正常航线,肯定是不会在金星和水星表面着陆的。
不过,秦裕利用虚化,还是自己从同步轨道,来到了这两个行星的表面。
从行星表面望去,
人类以智能机械构建在两颗星球表面构建起来的资源区内,景象还要更加震撼一些。
如果景象被拉快一些,
看起来就会像是无数只蚂蚁,在智能程序的精密控制下,不断啃食着一个巨物。
而在水星上,仰望属于人类文明的环水星工业带,
就会看到,像是一条细线,仿佛分割了水星上空的宇宙。
……
在金星,水星两个地方,秦裕显然没有停留太久。
就在人联纪元152年的当年,秦裕的行程就再往着人类文明疆域外围去了。
从木星轨道的木卫开始,
在当初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开始之前,
人类文明在太阳系内环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初步完成之后,
人类文明在木卫三等多颗木星的大卫星上,都有了一些星际城市。
此刻,距离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完成都已经再过去了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里,对于太阳系内各行星,各卫星更深入的开发建设,人类文明也未曾停过。
此刻,木星一众卫星上,但凡有开采价值的卫星上,皆有人类文明的智能机械,智能工业存在,做着资源开采。
在木卫三,木卫一等大卫星上,星际城市的智能工业区,则对这些资源进行着初加工和深加工,也负责着部分人类文明社会运转所需要的产品生产。
在多颗木卫上,各星际城市内生存的人口数量,虽然比不了火星,但也已经不少,总数超过了一亿。
对于这些木卫上的星际城市,秦裕也走了一遍。
木卫上的星际城市,除了依旧在建造设计时,保留了一些木星轨道的独特风格,
其他大致情况,也就和人类文明其他星际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星际城市的建造上,这些年人类文明主要还是依赖着一些成熟的技术。
……
从木星到土星轨道,再到天王星轨道。
人类文明对这些区域的开发建设,主要都是集中在行星的卫星上,总体情况也就差不多了。
秦裕在参观游览人类文明这些疆域时,也没有忘了。
通过虚化,来到了土星等的临界面,感受了一下土星这颗气态行星上的极地风暴。
对于秦裕这个绝对永生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最终,
秦裕再抵达了目前人类文明的疆域边缘,海王星轨道。
可能是因为海王星作为人类文明疆域边缘这个名头,
加上当初建造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以及后续利用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进行大规模实验研究,
产生的一些衍生历史影像。
这个距离人类文明母星最遥远的行星轨道位置,
反倒是居住着比木星等地更多的人。
整个海王星轨道位置,总共生活着人联中,超过四亿的人。
整片区域的智能工业规模,也是太阳系内环外围,几颗气态行星轨道位置最大的一个。
负熵研究院,在海王星位置的分部,也有大概三十万人的研究员在。
遵循着当初秦裕留下的命令,星火太空城也在距离海王星轨道附近的宇宙空间中停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