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诗社
爱吃豆豉酱的比丘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诗社,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爱吃豆豉酱的比丘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日后,李纨怜惜园中姐妹少有雅聚,便提议在稻香村起一社,以“桃花”为题,各展才情。帖子一早便送到了各院。
听雨轩内,贾瑛刚练完一趟拳,额角沁着薄汗,正由秋水伺候着擦汗换衣。接到李纨遣人送来的花笺,他扫了一眼,随手丢在桌上:“诗社?作诗?不去不去!小爷我忙着呢!”他脑子里还盘算着怎么找机会再给黛玉看看脉象,顺便“偶遇”一下。
秋水抿嘴一笑,拾起花笺:“我的爷,您不去怕是不成。这帖子可是珠大奶奶亲自下的,请了府里所有的姑娘,还有宝二爷。林姑娘自然也是去的。您这刚回府,又是……”她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又是得了圣眷的,不去,珠大奶奶面上须不好看。再者说,林姑娘身子刚好些,去园子里散散心,有您在一旁看着,岂不更稳妥?”
听到“林姑娘”三个字,贾瑛擦汗的手顿住了。他瞥了秋水一眼:“小丫头片子,心眼儿倒多!”话虽如此,那点子不情愿却已烟消云散。“行吧行吧,去瞧瞧热闹。横竖闲着也是闲着。”
稻香村临水而建,几间茅舍竹篱,颇有田园野趣。院中几株老桃树开得正盛,粉霞如云,落英缤纷。李纨早已命人在桃树下设了矮几蒲团,备好了笔墨纸砚和各色茶点。
贾瑛带着秋水姗姗来迟时,人已到得差不多了。李纨穿着半旧的家常蜜合色袄裙,温婉地坐在主位。三春挨着坐在一起,迎春安静,探春眼神里透着期待,惜春好奇地打量着笔墨。宝玉挨着黛玉坐在另一侧,正拿着一枝桃花,献宝似的往黛玉鬓边比划,黛玉微微侧身避着,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薛宝钗坐在李纨下首,穿着一身淡雅的藕荷色衣裙,神色恬静,仿佛前几日在听雨轩的难堪从未发生过。
见贾瑛进来,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他。他今日穿了件宝蓝色的箭袖锦袍,腰间束着玄色腰带,身姿挺拔,行动间带着一股子利落劲儿,与这满室吟风弄月的氛围颇有些格格不入。
“瑛三哥来了!”探春笑着招呼。
宝玉也起身,脸上笑容有些勉强:“三哥。”
李纨含笑点头:“三弟来了就好,快坐。就等你开社了。”
宝钗亦微微颔首,笑容温婉得体:“三哥安好。”
贾瑛随意地拱了拱手,目光掠过众人,最后落在黛玉身上。她今日穿了件浅碧色的衫子,外罩月白绣折枝梅的比甲,清雅如竹间新雪,气色比前几日看着红润了些,眼神也清亮许多。见贾瑛看过来,她眼波微动,轻轻点了点头。
贾瑛心头一畅,咧嘴一笑,也不客气,径直走到黛玉和宝玉旁边的空位上坐下。宝玉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
李纨见人到齐,便清了清嗓子,温言道:“冬日即逝,咱们便以‘桃花’为题寄托春意,不拘律绝古风,各自咏怀,限一炷香为时。我做东道,便厚颜充个裁判,诸位贤弟贤妹以为如何?”
众人自然无异议。小丫鬟点燃了一炷细香,青烟袅袅升起。
一时间,园中只剩下风吹桃枝的簌簌声和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探春提笔便写,胸有成竹;惜春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迎春写得慢,一笔一划极为认真。宝玉则凝望着黛玉的侧脸,又看看手中的桃花,痴痴出神,半晌才落笔。宝钗端坐凝神,片刻后便从容落墨,笔走游龙。
黛玉执笔,望着窗外那如云似霞的桃花,眼神却有些飘远。她想起了潇湘馆的桃花,开时也这般绚烂,却总带着几分孤寂。又想起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心湖泛起微澜。片刻后,她收回目光,蘸饱了墨,笔尖轻点素笺。
贾瑛最是悠闲,他压根没动笔。秋水给他倒了杯茶,他便斜倚着身后的桃树,翘着二郎腿,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众人冥思苦想的模样,眼神在黛玉专注的侧脸上停留得尤其久。阳光透过花枝,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几片粉色的花瓣飘落在他肩头、发间,他也浑不在意。
一炷香很快燃尽。
李纨笑道:“香尽了,诸位且搁笔吧。按序来,从二妹妹起如何?”
迎春有些羞怯地站起来,念道:
“小桃初绽两三枝,寂寂东篱自有时。
不羡夭夭灼灼色,春风过处任离披。”
诗如其人,恬淡寡淡,透着一种随遇而安的落寞。李纨点点头:“二妹妹此诗,淡而有味,得陶公遗风。”众人也附和几句。
接着是探春,她朗声道:
“一夜东风破晓寒,千枝万蕊斗春阑。
莫言开谢寻常事,敢向青天问烂漫!”
诗风飒爽,气魄不小,隐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意。李纨赞道:“三妹妹志向高远,此诗有勃发之气,甚好!”
惜春年纪小,诗也稚嫩:
“红云一片落窗纱,疑是仙姝剪彩霞。
欲问芳菲何处去,春风笑指野人家。”
带着天真的想象。李纨笑着夸了几句“清新可喜”。
轮到宝玉。他站起身,眼神还黏在黛玉身上,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近乎咏叹的调子念道:
“胭脂匀就女儿腮,半为怜春半怯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