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叹气
朽木雕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叹气,八零后考清华:我靠读书报恩全家,朽木雕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六、七岁的孩子,也是能分出善意和恶意的,看到余梦老师是真心想为大家好,教室里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这副对联,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屡试屡败时,写下的励志自勉联。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说明要学习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19岁时,在县、府、道的科举考试中连获三个第一,名震山东,此后,却屡试不中,一生坎坷,他考了四十多年,直到71岁才成为一名‘贡生’,还只是一个鼓励性质的头衔,不过,他虽然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却凭借着一部风格独特的《聊斋志异》,名垂青史!”余梦缓缓说道。
听到这话,所有的人都颇为震撼和感动,倍受鼓舞。
对七班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份相当珍贵的鼓励。
自打中考失败之后,他们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破罐破摔,其实内心每天都在受到方方面面的伤害。
老师的,同学的,优秀同龄人的,父母亲人的。
虽然他们也知道,将自己的求学之路,走成今天这般艰难曲折的处境,自己有很大的原因。
懒惰,贪玩,不够自律,不够努力,不够聪明,遇到困难不敢迎难而上。
可是,当他们真的被社会和学校当作垃圾,被强行塞在同一个班里时,他们还是非常难过。
特别是父母一边咬牙为他们掏钱买分,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找学校求收留,一边大骂他们不争气,烂泥扶不上墙。
这种羞耻感和无力感,也曾无数次在深夜里,啃噬着他们幼小的心灵,折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
不是不在乎,只是不敢在乎。
或许,差班的老师可能教学水平差,业务能力差,但能作为老师,并不一定就人品差。
她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试着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学生,给他们一份信念,送他们一份希望,许他们一个未来。
讲完这幅对联后,余梦老师并没有急着上课,而是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初中》。
她要求大家认真回顾一下自己初中三年的过往和得失,思考一下到了高中,应该如何更好地生活。
没有题材限制,没有字数要求,并承诺,只要大家写出了真情实感,都可以得到高分。
在大家“沙沙”动笔的时候,林东升也陷入了沉思。
和班里这些同学相比,他的初中,不仅成功,而且辉煌。
可是,自从被疾病打落尘埃之后,这一切,都成了过去。
他的实力,被时光消减了大半,他的天赋,被疾病掩埋了许多。
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将这一切,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慢慢地找回自我。
他始终相信,自己的记忆天赋,只是被暂时关闭了,而不是被疾病完全收走了。
“我的初中,很普通,在这所中学里,我也很普通,我的中考很普通,我的中考分数也很普通。
但是,从我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我就默默立誓,所有的普通,都将成为过去,我要在高中,开启真正属于我的传奇!”
终于,林东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节奏,他迅速动笔,一挥而就,气壮山河。
写完之后,林东升神清气爽,还好,属于他自己的写作天赋,没有丢。
甚至可能由于他生病那阵子,天天写诗,写长篇小说,他感觉自己不仅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而且语言表达和文笔水平,都再次进化了,写东西的时候,更加内敛丝滑了,几乎信手拈来。
语文结束之后,英语老师也迅速登场了。
英语老师叫刘美君,女,23岁,鹅蛋脸,个子不高,今年也是刚刚毕业,不过来自省内一所一本院校的英语系。
如此看来,七班几乎成了青高所有刚毕业老师的新手训练营。
完成自我介绍后,她顺嘴问道:“今年的中考英语试卷,相对比较简单,班里有英语成绩过130的没?”
林东升想到自己是去年考的,不是今年,便没有吭声。
“有没有120以上的,举个手让我看看。”刘美君一脸期待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